中捷來不及煞釀1死10傷 學者:20秒纔夠

逢甲大學助理教授洪百賢說,經驗判斷13秒時間是不太充足,所以在中捷SOP作業裡是沒辦法及早處理。(讀者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臺中捷運綠線豐樂公園站10日中午發生列車撞擊掉落在軌道的工地吊臂,從人員觀察到列車撞擊掉落隔音牆的吊臂僅13秒,釀成1死10傷慘劇;學者洪百賢認爲,捷運這件突發事件相當特殊,人員SOP作業這部分較爲困難,須超過20秒時間處理緊急危機。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助理教授洪百賢說,理論上要有人操作就可以將列車煞車,讓行進中的列車停止,會逐漸減速再停止,但有些列車有鎖住的,必須要有鑰匙打開再操作煞車,仍需時間。

根據事發當時畫面顯示,中午12點26分50秒列車駛入月臺,27分45秒撞上吊臂,因中捷爲無人駕駛系統,隨車員察覺異常到撞擊僅短短13秒時間,見隨車員不斷執行SOP作業試圖煞車,列車仍撞上吊臂。

洪百賢說,就一個經驗判斷13秒時間是不太充足,因這樣的事件第一次發生、比較罕見,所以在中捷SOP作業裡是沒辦法及早處理。

洪百賢舉例,以高鐵的柵欄都設置偵測設備,可偵測異物,那像上次臺鐵太魯閣部分就沒辦法裝設,這一切考量包括成本、SOP等等,沒有一定的要求標準。

外界質疑隨車員當時要打開駕駛蓋板啓動強制停車按鈕是否反應不夠?洪百賢說,就13秒時間在經驗上判斷真的不太夠,所以才採取強制停車比較保險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