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粒子癌症中心 2%名額留給弱勢

北榮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將於7月啓用,圖爲讓重粒子加速的環形同步加速器。(陳威明提供/陳人齊臺北傳真)

北榮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今年7月將進入臨牀試驗,最快明年正式啓用。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本月就會成立重粒子營運委員會,將親自擔任召集人,與各科部主任一同覈算營運成本、收費、國際醫療等議題,目前確定保留2%的名額給弱勢團體進行治療。

2019年動土,歷經4任北榮院長才完工的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採用與大阪重粒子中心的同等級先進設備,更是日本首次輸出海外的重粒子設施,陳威明指出,現在已有2間治療室,每年最高可收治1200名病患。

陳威明說,臺灣是繼義大利、奧地利、德國、日本之後,全球少數擁有重粒子治療技術的國家,啓用後有助提高我國的醫療能見度及影響力,吸引海內外人才與北榮合作。

相較於質子刀,重粒子屬於更先進的癌症治療技術,陳威明表示,重粒子的生物效應比質子高出6至12倍,療程也較質子刀短,以攝護腺癌爲例,傳統放射治療約35次,質子治療約30次,重粒子僅12次,若一週進行4次,約三週即可完成療程,因此被醫界視爲「癌症新剋星」。

除攝護腺癌,重粒子還適用於肺癌、頭頸部腫瘤、腦瘤、骨科肉瘤、脊椎、肝癌、心律不整等治療,無須開刀、不會疼痛的特性相當適合高齡患者,且縮短療程也能降低病患痛苦,提高術後生活品質。目前國內的質子治療每次約需自費百萬,估計重粒子正式啓用後治療費用也要價不菲。

陳威明表示,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都還沒成立重粒子治療中心,相信以北榮各科部都具一定水準的優勢,可望成爲未來國際醫療的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