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磋商後期原則 環時:必須觸及雙方關切,而不僅是美方的

大陸國務院總理劉鶴使用「習近平主席特使」的身分出訪美國。(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21日至22日訪問美國,繼續高級別貿易磋商,身分也多了一個「習近平主席特使」的頭銜,更顯現了這次中美磋商的重要性。《環球時報》點出了幾個中美后期談判需要注意的原則,「珍惜已經取得的談判結果」、「要釐清中美經貿談判的基本涵義以及雙方達成協議的基本目標」、「中美進行的是全面、綜合的談判,必須觸及雙方的關切,而不僅是美方的關切」、「中美雙方都不應過於高調輿論」。

▲ 兩位領導人共識,將爲兩國經濟發展帶來強大推動力。(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評論指出,中美兩方在2018年12月1日果斷達成共識,爲兩方做出利益止損、重新回到雙贏軌道戰略決定,扭轉了市場的悲觀情勢,從而在之後的兩個半月裡展示出這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領導人共識所具有的力量,給兩國的經濟發展都帶來難以估計的推動力。

評論表示,在談判的最後階段,雙方一定要高度冷靜,把握以下原則。第一,珍惜已經取得的談判結果,它們來之不易,而且不失去它們比達成收尾的其他突破前者規模意義顯然更加重要。

評論指出,第二,要釐清中美經貿談判的基本涵義以及雙方達成協議的基本目標,那就是要促使今後中美經貿合作更加順暢公平;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但美方也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共同促使中美貿易的平衡;談判涉及的中方結構性改革要圍繞着中美經貿合作,更要與中國的改革開放計劃相協調,中美經濟談判不能成爲強制中國改變經濟治理方式,甚至國家發展道路的一次施壓。

▲中美貿易進行的是全面、綜合的談判,必須觸及雙方的關切,而不僅是美方的。(圖/路透

評論表示,第三,中美進行的是全面、綜合的談判,必須觸及雙方的關切,而不僅是美方的關切,越到後來越要對雙贏原則保持清醒;美方總擔心協議的落實問題,清除這種擔憂除了加入監督執行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把協議的雙贏性質做好,使兩國社會都有落實協議的充分積極性;經貿合作的最終,都還是要由兩國民間的廣大機構去執行。

最後,評論指出,中美雙方都不應過於高調輿論,雙方即使達成協議,也不可能解決中美之間的全部問題;雙方應引導兩國社會管理好對簽署協議的樂觀,既不貶低也不誇大達成協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