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近期密集互動 陸媒分析:釋放三大信號

2023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

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訪華以來,一個月內,中美高層密集互動,對話溝通、坦誠務實、達成共識成爲近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高頻詞,吸引全球目光。據《北京日報》報業集團的新媒體公衆號「長安街知事」報導,7月13日,中美高層迎來最新一次互動,在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在雅加達應約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也是雙方一個月內的第二次會面。

王毅指出,美方需要反思導致中美關係陷入嚴重困難的癥結所在,需要把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共識真正轉化爲具體行動,更需要把拜登總統多次作出的一系列承諾切實落到實處。

王毅表示,雙方要從具體事情做起,堅決阻止「灰犀牛」,妥善處理「黑天鵝」,徹底搬掉「攔路虎」,爲中美關係的穩定積累條件、排除干擾。

上述會晤的消息發出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近來,美中兩國穩定雙邊關係的努力得到了加強。

報導還指出,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CNN,拜登政府認爲美中兩國「在外交節奏上正在恢復正常」。

「長安街知事」指出,就在4天前,美財政部部長葉倫剛剛結束訪華行程,而3天后,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又將赴華訪問,與中方就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深入交換意見。

與此同時,對於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將於近期訪華的報導,中國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也表示,對雷蒙多訪華持開放和歡迎態度,正就此與美方保持溝通。

中美在軍事層面能否恢復接觸同樣備受關注。12日,中國大陸駐美國大使謝鋒應約會見美國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要求美方採取行動排除障礙,推動兩國兩軍關係逐步重回正軌。這次會見被多家外媒稱之爲「罕見」、「不同尋常」。

可以說,高頻率、多領域、高層次已成爲本輪中美互動的鮮明特點,同時也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明確信號:

第一、爲中美關係止跌企穩帶來積極預期。

衆所周知,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制定錯誤的對華政策,導致中美關係陷入困局,跌至低谷,也讓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擔憂。

近期,美方反覆表示希望向前看,實現翻篇,回到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共識的軌道,也多次提出布林肯國務卿仍希望儘快訪華。最終,經雙方商定,布林肯於6月18日至19日訪華。

布林肯訪華期間,中方提出了穩定中美關係的方向和路徑,重申了中方在覈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中美雙方也達成了積極共識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

美媒形容布,林肯北京之行是標誌着穩定中美關係的「重要開端」。美聯社評論稱,中美雙方同意改善交流,期待中美雙方高官及領導人實現後續會晤。

半個多月後,美財政部部長葉倫接棒訪華。中國大陸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相關會見會談坦誠、務實、深入,具有建設性。葉倫本人則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與中方高層官員的會晤是「直接且富有成效的」,有助於穩定兩國關係,同時她再次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大陸經濟「脫鉤」。

《紐約時報》11日發表《爲穩定美中關係,拜登寄望於高層外交》的文章稱,隨着美國2024年大選即將到來,預計兩黨候選人將陸續放出對華鷹派言論。因此,今年夏天美國多名高官訪華,旨在於美國大選到來前,讓兩國政府就雙邊關係進行坦誠對話。

第二、應對全球性挑戰離不開中美合作。

7月16日至19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將訪華,雙方將就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深入交換意見。他也是繼布林肯、葉倫之後,一個月內第三位訪華的美國高級官員。

凱瑞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將前往中國大陸重啓兩國在應對全球變暖領域的談判。「我們需要真誠的合作。」「中國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也是兩個最大的排放國。顯然,我們負有尋求共識的特殊責任。」

這也將是凱瑞就任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以來第三次訪華。今年1月,中國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還和凱瑞舉行視頻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後續將進一步保持溝通,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湯姆.伍德魯夫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撰文稱,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不僅可以幫助拯救地球,也可以成爲幫助挽救美中關係免於脫軌的戰略護欄。

第三、中美關係改善積極勢頭能否持續,考驗美方誠意。

中美關係陷入低谷後,美方多次喊話要與中方恢復高級別溝通,同時又不斷挑戰中方核心利益,罔顧中方重大關切。

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此前表示,中方從來不排斥溝通。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溝通?能不能達到效果?溝通首先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溝通也要有效果,不能爲了溝通而溝通,不能只尋求解決自身關切,而忽視對方關切,不能只是說歸說、做歸做。

「長安街知事」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近期仍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糾集盟友對華遏制打壓。

評論稱,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在維爾紐斯舉行峰會時發佈公報聲稱,「中國的雄心和脅迫性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還稱中國大陸「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渲染所謂「中國核威脅」。

評論稱,美方近日還炒作所謂「中國黑客攻擊美國務院和商務部」,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13日迴應稱,美方應儘快就其網路攻擊行爲作出交代,而不是散佈虛假信息、轉移視線。

評論稱,此外,美方持續在臺海地區製造事端。13日,美1架P-8A反潛巡邏機過航臺灣海峽並公開炒作。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機對美機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

評論呼籲,在近期的中美高層互動中,中方已重申在覈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管控分歧和處理偶發事件的原則和精神,中美關係未來是走向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美方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

大陸官媒新華社12日發表評論文章稱,這輪中美互動,爲雙邊關係帶來積極預期。與此同時,也應警惕美國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的善變和「兩面性」。

評論指出,應對美國的「兩面性」,中國大陸一貫是聽其言觀其行。中國從不將自己的命運寄希望於他國,而是始終將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這份對自身命運的自主權給了中國大陸在處理包括中美關係在內的一切國際問題的定力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