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G2準冷戰 將進入延長賽

更多中共二十大新聞,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國際情勢在過去五年發生劇烈變化。一方面,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持續擴大對大陸圍堵,而大陸則在變局中摸索新的外交戰略,逐漸由韜光養晦轉爲追求更有話語權的「新型國際關係」,也因此,中共二十大如何定義未來的國際定位,尤其是和美國間的「大國外交」,將成爲會議重要的看點。

大陸外交戰略的核心,中美關係絕對是關鍵。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1年提出「重返亞洲」後,美國對大陸戰略已逐步由「交往促變」轉向「競爭遏制」。川普任內,更直接將兩國競爭升級爲貿易戰,並延伸到科技、金融等多重領域。拜登上任後,本質上仍承襲着川普時期對抗大陸的所有政策,不僅擴大盟友陣容來抵制大陸,甚至進一步將戰略遏制上升到制度與價值層面,二元對立之勢愈加明顯。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盧業中表示,貿易戰儼然美國對大陸政策典範轉移的分水嶺。如今美國要考慮的,已非是否要和大陸脫鉤,而是如何脫鉤,在哪些領域脫鉤,以及代價是什麼。

對大陸而言,專家分析,由於過去十年全球經濟實力「東昇西降」,大陸一方面積極在國際間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在尋求更平衡對等的中美關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份和拜登通話時就明確表示,「從戰略競爭的視角看待和定義中美關係,是對中美關係的誤判和中國發展的誤讀」。中共論述中曾提到,美方必須揚棄西方價值優越論,端正對大陸戰略的認知;理解並尊重大陸歷史文化傳承、核心利益,纔能有真正的合作等。由此核心內容來看,短期內,中美間的歧異依舊難解。

BBC中文網引述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認爲,目前美國對大陸政策的基調是「競爭但不撕破臉皮」,而大陸的對美政策是防範加對抗。預估二十大後的外交策略,不脫上述基調,在此情況下,中美「準冷戰」的態勢,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馬釗解釋,之所以稱爲「準冷戰」而非「新冷戰」,是因爲中美相互依存的市場體系,將阻止雙方關係斷崖式的下跌。其二是,拜登並不希望從中國的競爭關係演化成軍事對抗關係;三是兩國盟友不想在競爭中站隊。隨着中美從合作走向全面競爭和對抗,他認爲,未來雙方不會爆發全面衝突,但會在摩擦和爭吵中,尋找共存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