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援建學校 幫助伊拉克托起教育希望
(原標題:中企援建學校 幫助伊拉克托起教育希望)
中企援建學校 幫助伊拉克托起教育希望(來源:視頻綜合)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郊,底格里斯河東岸,青蔥挺拔的棗椰樹掩映着一幢嶄新的兩層建築,設計現代,窗明几淨,和周邊低矮的平房形成鮮明對比。
“這所中國企業援建的希望學校是魯薩法地區第一所現代化示範學校。”校長阿馬爾·萊桑自豪地說。
7月1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即將搬遷至振華希望學校就讀的當地學生收到振華石油贈送的書包。新華社發
這所學校名爲振華希望學校。這裡的故事,要從一封來信說起。
2018年末,當地教育部門收到一封手寫書信,寄信人古鬆·希亞是當地一所小學的校長。“我們的學校成立於1961年,校舍陳舊,早已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孩子們被迫轉學到周邊地區,每天長途跋涉上學求知……”希亞在信中懇請教育部門協調有關方面新建校舍。
這是11月17日在伊拉克巴格達拍攝的老舊校舍。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薄薄的信紙承載了一生教書育人的希亞在退休前最大的心願,也打動了當地教育部門。然而,對於教育部門來說,解決資金問題卻非易事。幾經輾轉,信件被送到了同年進入伊拉克東巴油田作業的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石油”)有關人員的案頭。
“油區附近的不少學校建成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校舍老舊、牆面斑駁、桌椅破舊。”昏暗的燈光下,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讓振華石油伊拉克東巴石油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成印象深刻。
在當地政府部門協調下,今年9月,由振華石油出資建設的新校舍正式落成。校舍佔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包括18間配備智能教具的教室和6間設備齊全的實驗室,多功能廳、圖書館、足球場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爲感謝中國朋友的無私幫助,學校被命名爲振華希望學校。
這是11月17日在伊拉克巴格達拍攝的振華希望學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伊拉克曾擁有中東地區一流的教育體系,但連年戰亂導致當地教育基礎設施受損嚴重,伊拉克民衆的受教育水平明顯下降。伊拉克規劃部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伊拉克文盲率已超過20%。時至今日,伊拉克校舍短缺問題依然嚴重。
已過花甲之年的退休教師侯賽因·艾哈邁德告訴記者,在伊拉克,不少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同一天內分時段上課共享校舍資源,這也導致教育質量大幅下降。“甚至對不少年輕人而言,說一口標準的阿拉伯語已非易事。”艾哈邁德深感痛心。
11月17日,學生在伊拉克巴格達的振華希望學校上課。新華社記者段敏夫攝
自從搬進振華希望學校,初二學生薩賈德·海德爾的學習成績一路提升。“從前,我們一個班級有60名學生,在酷暑難耐的盛夏我們也不得不擠在一間狹小的教室裡上課,窗戶的玻璃大多破碎,只剩下鐵條,上學就像在坐牢。”如今,上學已經成爲海德爾每天最開心的事。
校長萊桑保存着振華希望學校落成當天的合影。合影中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喜悅的笑容,只有萊桑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學生們以前的老舊校舍實際已是危房,那時我每天都在祈禱,祈禱教室不要倒塌。我從未想過我的學生們可以在如此嶄新、現代、整潔的學校裡上課!”
這是11月17日在伊拉克巴格達的振華希望學校拍攝的當地學生。新華社記者段敏夫攝
“振華希望學校不僅是一座具有示範意義的現代化學校,更是伊中兩國深厚友誼的見證。”教室裡傳來的琅琅書聲讓魯薩法區教育局副局長維薩姆·賈瓦德倍感欣慰。
隨着中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伊拉克人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幫助與友誼給他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在合作和發展的道路上,伊中兩國一直是好夥伴、好兄弟,這種友好關係也將通過振華希望學校傳承到下一代。”賈瓦德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