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售票介面挨批 北捷允優化

北捷中山站7日公佈最新設計,有部分旅客抱怨購票介面缺乏圖像指引,而部分按鍵字體過小,長者操作有些吃力。(黃婉婷攝)

臺北捷運公司去年攜手臺灣設計研究院展開「捷運再設計」計劃,選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交會的中山站爲示範點,臺北市長柯文哲7日開箱,未來有望成爲環狀線、萬大線車站設計範本,不過,不少民衆直言購票介面缺乏圖像指引、色彩選用無邏輯,無助旅客直覺購票,痛批設計升級、體驗降級。北捷對此允諾將蒐集民衆意見並優化。

「中山再設計」計劃採取「盒狀收納」爲概念,第1階段以旅客服務區爲主,將售票詢問處改造成通透明亮並有復古磁磚的7坪空間,左右兩側整並各項公共服務,將充電區、公告架、滅火器及垃圾桶結合至一區,出站處設有路線總指標,搭配顯眼燈箱加強導引,減少旅客問路頻率。

售票機臺統一改爲灰冷色調,以藍綠白色帶區分數種支付系統,購票介面加強語言分流,並依色彩區分屬性,如金額訊息爲黃色、機臺狀況爲綠色。此外也增設電子紙告示架、輪椅旅客自動叫梯服務,巨大改變讓北捷總經理黃清信直呼,這簡直是「車站版都更」。

柯文哲致詞時指出,北市催生城市美學辦公室,分頭改善社宅、捷運及市場設計狀況,當前北捷共131站、站體平均可用100年,卻僅劍潭站外觀有造型,若回到30年前,他寧可花10億、20億設計專屬造型,便能提升城市美學,未來環狀線能加入設計思維,舊有捷運站也有改裝空間。

有民衆大讚色調統一,能加強車站整體性,避免多項色彩交錯導致眼花撩亂,也有旅客批評,設計者以色帶區分支付系統和購票介面功能,卻未定調色彩意義,對於旅客直覺購票毫無幫助,而新版介面按鍵過小,又缺乏圖像式導引,也對年長者不夠友善,質疑「是在設計車站還是設計旅客?」

事實上,初版售票處設計票價地圖在最上方,導致旅客抱怨,最終下移至原先位置,北捷迴應,民衆可提出意見,明年中山站將展開第2階段改造,範圍以商業服務區爲主,若試辦情況良好,會將成果回饋至環狀線南北環段和東環段及萬大線二期,作爲車站設計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