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2024大選無色覺醒系列四:不是主權之爭 是遵憲護臺共識

中國時報社論

「主權牌」是民進黨歷次選舉屢試不爽的招數,此次總統大選,賴清德毫不掩飾高舉「臺灣主權獨立」旗幟,暗指國民黨用認同一中換取和平,形同出賣臺灣主權,強調與對岸對話協商就會喪失臺灣主權。但用臺灣主權偷渡臺獨概念,是踐踏憲法、挑戰國際公約與踐踏大陸紅線的行爲,是兩岸衝突的火種。

中華民國臺灣 違憲違法

兩岸之間固然存在民主之爭、制度之爭、生活方式之爭,但不存在主權之爭。2300萬臺澎金馬人民依據主權在民原則,有選舉中華民國各級政府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與公民投票的權利,該權利的法源是《中華民國憲法》尤其是《憲法增修條文》。

衆所周知,《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憲法》無法在全中國實行的情形下,因應國家統一前之情勢,在臺澎金馬自由地區率先落實憲政民主原則的法律架構。因此,《憲法增修條文》賦予了臺灣民主的生命,也界定了臺灣與中華民國、臺灣與大陸的關係:臺澎金馬是中華民國一部分,是現階段中華民國治權所及地區,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是中華民國主權所及、治權所不及地區。

因此,臺澎金馬人民行使的主權,不是「臺灣主權」,而是中華民國主權。民進黨所說的「中華民國臺灣」是不倫不類、政治變造的錯誤概念,沒有任何一條法律、大法官解釋文與司法判決中,可以找到「中華民國臺灣」這6個字,所謂「中華民國臺灣」根本違憲違法。

諷刺的是,蔡英文總統2016年競選期間,口口聲聲尊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就職演說中卻以「這個國家」代替,不久後藉行政院長之口提出「中華民國臺灣」,見社會反彈不大才在國慶演說中端出這6字。不過,蔡政府任內所有與兩岸有關的修法、立法,包括國安六法、《兩岸條例》、《反滲透法》,依然使用「大陸地區」概念,綠委提出刪除「國家統一前」法案,亦未獲黨中央支持,只得以「現在太危險」爲理由撤回提案。可知蔡英文仍有節制,但賴清德會嗎?

「臺灣主權」不存在,「中華民國臺灣」也站不住腳,除了不容於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外,與國際法所釐定的主權也明顯扞格。今年是《開羅宣言》80週年,該宣言由羅斯福、丘吉爾、蔣中正共同簽署,史達林也在簽署後附議,是戰後國際體系的基礎,亦具有國際法律效力。《開羅宣言》中「日本自中國人竊取的所有領土,比如滿洲、臺灣及澎湖列島,應該歸還中華民國。」

護憲法反臺獨 全民共識

《開羅宣言》說清楚了三件事:第一,臺灣澎湖屬於中華民國;第二,臺澎屬於「中國人的領土」;第三,上述關於臺灣地位的界定,經由美英蘇三巨頭認可,奠定了國際社會對臺灣地位、兩岸關係定位的認知基礎,也就是「臺灣屬於中國」及「兩岸是一個國家,不是國與國關係」。這也是美國在與大陸建交的同時必須與臺灣斷交的理由,即使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維繫美臺非官方關係,但仍須履行一中政策,只能與臺灣保持非官方關係。

回到人民主權原則,兩岸分離雖超過70年,行使中華民國主權的臺澎金馬人民,其實一直非常自覺地站在維護憲法、反對臺獨的一邊,已具體反映在歷次有關涉及臺灣地位的公民投票結果上:2008年入聯公投同意票552萬,佔當時全體選民32%;2018年東奧正名公投同意票476萬,佔當時全體選民24%。這代表高達6至7成臺灣人對臺獨有疑慮,希望遵守現有憲法及憲政體制,認同「遵憲護臺」。

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誓詞第一句「餘必遵守憲法」,民進黨違背憲法、變造憲法、偷渡主權,還有資格擔任總統嗎?賴清德若當選總統,請先修憲將國名改爲「中華民國臺灣」,否則就回到《中國民國憲法》,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立場。兩岸沒有主權之爭,遵憲才能護臺,免於兵兇戰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