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施威全》臺灣民主正在演歷史穿越劇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右)(本報資料照)
「民主新希望,新黨救臺灣」,1986年立委、國大選舉時,民進黨的造勢口號,在全臺羣衆場合裡喊得激昂。當時蔡式淵參選國大代表,以「在街頭前進的博士」爲主調,凸顯他的學者經歷與社會運動參與。12月1日,蔡式淵與立委候選人許國泰發動羣衆,到臺北市國泰航空公司,抗議國泰航空拒絕讓流亡海外的許信良登機回臺,警方出動鎮暴部隊,手持盾牌,維護航空公司安全,羣衆與警方對峙。
緊張的氣氛裡,突然羣衆堆裡有人拾起石頭,欲往國泰公司丟,他周遭的人機警,馬上制止,幾個人圍住了他,認爲這丟石頭的人刻意滋事、製造衝突。丟石者被羣衆送到了警察局,本來面容恐慌的他,到了警局,鬆弛了緊張的神色,自在地走動,整理衣服,扣好釦子,抽菸談笑。隔天晚上,這位丟石者成爲電視新聞的主角,畫面裡他受重傷,躺在病牀,下巴包着紗布,說話困難,電視報導他是法務部調查員陶先生,執行公務時,被國泰航空公司前的抗議暴民毆傷。
陶先生是混在羣衆裡的「抓耙子」,事蹟漏敗,當權者爲了鞏固政府威信,要他假裝受傷,引導輿論,把蔡式淵、許國泰,乃至民進黨扭曲爲暴動的領導者。身爲公務員的陶先生當時在羣衆堆裡拾起石頭,目的要鼓動羣衆,30多年後,類似案例重演,又有公務員在羣衆中鼓動。
2020年3月18日上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網路直播,11點21分,直播聊天室裡網民衆聲喧譁中,有李姓網民留了一句「CDC辛苦了,被中時記者要求要一直貼文呼籲大家不要攻擊記者。」11點24分左右,李姓網民重複的話連續又貼了3次。這位企圖導引聊天室羣衆攻擊《中國時報》記者的李先生,不是一般羣衆,是任職行政院的官員,混在羣衆裡的抓耙子。
接受記者訪問時,李先生承認他的官員身分,辯稱所爲是公務的一部分,如同當年陶姓調查員接受警察偵訊時,坦承他的職銜,就像當年陶先生混在羣衆堆裡一事,官方媒體說是從事公務。
35年前的陶先生絕對不是個人行爲,從丟石頭到假裝受傷、電視新聞採訪,精心策畫,鑿痕深深。35年後,李姓官員的行爲也不只是個人行爲,因爲李先生4次貼文的內容,所指涉的並不是公開事件,而是記者私下的發言,來自於記者們與疾管署連繫用的封閉羣組。行政院先讓數名行政院官員混入這羣組,然後把羣組裡的發言對外泄漏,由李姓官員在公開聊天室揭露,鼓動聊天室裡的網民。
因爲李姓官員的一再貼文,網民肉搜在封閉羣組發言的當事人,批評該記者施壓指揮中心。網民濫罵、集體罷凌,這個鼓動事件,除了李姓官員是抓耙仔,也牽涉到好幾位混入封閉羣組的抓耙仔。
政府官員臥底鼓動,涉嫌不法。2007年,美、加、墨3國於魁北克舉行北美安全與繁榮夥伴關係高峰會,就有3位政府幹員假冒抗議羣衆,在人羣中被揪出。抗議高峰會的活動,有人民與警察衝突被捕,後來法庭判抗議者無罪,理由之一,幹員臥底鼓動,涉及不法,治安單位有錯在先。
2018年,美國大陪審團控訴網路煽動者以及背後的組織者,被控者包括3個俄羅斯單位與13名嫌犯,躲在暗處指使操弄網路輿論的是俄羅斯政府,企圖影響美國網民的政治傾向。
俄羅斯案與加拿大案,共同的特點,以針對性的挑釁言行,進行煽動。這正是行政院官員乾的事。
官員如此煽動,製造聲量,操弄網民情緒,建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網路氣氛,讓民主政治成爲公審政治,政策是非只比聲量,而不是講法治。特別是當此時刻,疫情陰霾籠罩臺灣上空,公審政治更提供了行政單位可以不依法行事的權力基礎,只要高舉防疫大旗,就可以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形下,擴張行政權,行政法的合理性原則以及法律界線不斷被侵踏。當前臺灣行政體系的法治心態,如同國民黨威權時代的臺灣安全受到臺獨、黨外、共產黨三合一敵人的威脅,所以不該質疑政府威信,人民應該同心同德,服膺政府領導。臺灣民主,正演出歷史穿越劇。
(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