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稅+限制法人購屋 外資投資不動產11年新低

統計顯示,2012年外資來臺投資不動產僅1.75億美元低檔,2013~2015年房市進入多頭,每年吸引逾4.8億美元外資投資,2016年房地合一稅正式上路驟減至3.17億美元,2017年則反彈達7.17億美元新高,疫情期間2021年亦有6.53億元的高水準,不過隨着全球局勢震盪,2022、2023年出現連二年下滑,去年更僅低至2.38億美元,爲2013年以來最低,甚至還低於近年房市最低迷的2016年。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擔心透過第三地公司的外資來臺炒房,政府在之前有房地合一稅對外國人課以重稅,去年因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種種法規限制,加上國內案源不多,使外國投資態度轉趨保守。

徐佳馨表示,2022、2023年受國際局勢衝擊,各國陸續進入升息循環,國內不動產市場受政策影響,2024年大選地緣政治因素,觸動投資人敏感神經,加上臺灣多數具有長期投資效益的不動產多爲單一業主持有,房地合一稅的交易閉鎖讓供給端更爲緊縮,市場上難覓合適標的,外資企業投資腳步也趨緩。

外國人投資亦有不少爲僑外資,在房地合一稅被納入高稅率族羣,同時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規範私法人購置住宅,種種因素讓海外買家購置房地產較爲保守。不過,近年不少臺商迴歸,因應高資產族羣需求所成立的家族辦公室也成爲新顯學,面對政經動盪,不動產業會進入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