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共話漢字之美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漢字之美·中國書法環球行”啓動

中外學者共話漢字之美

本報記者 賴 睿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23日 第 12 版)

日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漢字之美·中國書法環球行”啓動儀式暨“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書法”學術討論會在福建泉州舉辦。活動邀請來自日本、韓國、意大利、法國等國的專家學者,探討中國書法的傳播與交流,共話漢字之美。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就有與海外進行文化交往的歷史記載。隨着絲綢之路的開闢,文書、信札、經書、典籍、字帖範本等流向海外,吸引了衆多使者前來學習。

“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作爲漢字書寫載體的書法在國際交往和文化傳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爲當下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有力切入點。”中國文聯黨組成員,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李昕說。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書協組織了一系列中外書法交流活動,其中,“漢字之美·中國書法環球行”項目是開展國際交流的主要平臺。目前,中國書協已經在法國、德國、葡萄牙、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加拿大、比利時、俄羅斯、毛里求斯等國組織書法展覽,開展書法國際交流活動,讓海外觀衆領略中國書法之美,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啓動儀式後,“漢字之美: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書法”學術討論會舉行。中外專家學者圍繞“文明互鑑中的中國書法”“中國書法的國際性及其樣態”等議題展開討論。

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松浦章從海上交通的視角闡釋了中日書法交流源流。他說,江戶時代,日本通過“唐船”從中國引進了許多與王羲之有關的法帖,並在日本對其重新臨摹翻刻,使其作品不斷普及,從而形成了日本延續至今的對書聖王羲之的推崇。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意大利漢學家畢羅認爲,從書法的文化含義和藝術含量角度來看,書法是值得全世界關注的文化藝術傳統。他提出,要把書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品與西方美術史上的人物、作品做類比,以此讓更多西方人關注、瞭解書法藝術。

浙江大學教授白謙慎闡述了中國書法在美國的發展歷程和現狀,認爲中國書法在美國的發展與藝術史學家方聞有莫大關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方聞在普林斯頓大學培養了數位以中國書法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立了非常重要的書法收藏,並舉辦過重要的書法展覽。

廈門大學副教授、韓國學者宋明信說,中國書法很早就傳入韓國。韓國書法在學習中國書法的基礎上,保持了本民族特有的書法美,形成了與中國、日本相區別的韓國書風。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的書法文化具有國際性。

中國書協主席孫曉雲表示,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中國書法向世界傳遞着中華民族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正大氣象和包容胸懷。近年來,中國書協舉辦了各類中外書法交流活動,不斷增強書法藝術國際傳播力,吸引了許多外國人士瞭解書法、學習書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國際交流研討架設橋樑,進一步夯實合作基礎,推動中國書法更好地走向世界。

當天,正在荷蘭參展的中國書協歐洲代表團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際書法組織通過線上方式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