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臺南廟口賣藥風華 中藥藝術生活節週末登場

早年廟口賣藥的廠商通常會江湖賣藝的團體到場,也成了早期民間的重要樂活動,照片是劍虹武館的鐵喉功特技表演。(文化局提供/李俊淇臺南傳真)

中藥藝術生活節今年邀請雞屎藤舞蹈劇團進行常民風大衆舞蹈表演。(文化部/李俊淇臺南傳真)

第4屆臺南中藥藝術生活節將於本月12、13日在新光三越禾藝道舉行,此活動是由臺南市第一家轉型藥膳餐廳成功的博仁堂中藥舖所發起,今年特別集結20餘家特色攤位,以市集、展覽、講座等方式,讓民衆可以將中藥材運用在日常生活,另也安排賣藥團及少林洪拳特技演出,重現早年廟口賣藥的街頭風華。

活動發起人周建文表示,賣藥團歷史可回朔到日治初期,當時醫療觀念不發達,有些藥商請來跑江湖打拳賣藝走唱的團體深入村莊,表演耳熟能詳的戲曲或武術,甚至用胸口碎大石、吞劍耍刀等花招吸引人潮,推銷家務、農事常用的中成藥。賣藥團表演日漸成爲民間早期重要娛樂活動,但1970年代藥物藥商管理法施行後賣藥團逐漸消失。

周建文表示,所以今年特別邀請雞屎藤舞蹈劇場、劍虹武館表演賣藥團和少林洪拳來表演,重現民國50年代廟口賣藥的街頭風華,也希望藉由此次表演重現這段民俗記憶也保存文化資產。

文化局表示,除了延續「藥膳辦桌」的活動,今年邀請七股夥湠,將中藥與法式料理進行結合,展現多元文化的融合。市集部分,集結特色參展廠商,如得記中藥行阿添師測字、五顯宮華陀先師藥籤、吳萬春香行制香工法,還有各種與中藥相關的攤位,讓民衆體驗漢方在生活應用的樂趣。

另外,臺南社區大學城市走畫會也將在現場展示4年來走畫8家府城漢藥店的數十幅作品,紀錄這片獨特又快速消逝中的人文風景。現場還有手作課程及講座,有手做香包、中藥趣味闖關、藥草裡的第二次抓週、中藥房的藥膳教室以及我的參活日常。好玩又好學,歡迎民衆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