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新藥利多 生技醫療基金有看頭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遊信凱表示,今年全球主要國家疫情受控,醫療院所的手術治療量能再度回到疫前水準,股價具低估優勢的醫療器材股,後市也值得關注。面對全球總體經濟雖仍有逆風,加上高利率投資環境,讓生技股或仍未獲利的中小型新藥股,股價面臨基本面重估壓力,但危機中有轉機,透過深入基本面選股,可挖掘出部分臨牀處於後期階段、產品具市場成長趨勢、切入大廠忽略的利基新藥市場。

臺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指出,1980年以來六次衰退期間,醫療產業盈餘變動仍能維持正成長,抗震能力強;且醫療保健產業無論景氣好壞都屬於必要支出,不太受景氣影響,在目前市場大幅震盪格局下,爲絕佳資金避風港,建議優先佈局。

保德信海外醫療產業團隊顧問主管Raj Shant強調,醫療產業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常能展現追漲抗跌的強勁防禦力,加上全球高齡化帶來的剛性需求,也讓醫療類股成爲少數法人資金持續流入產業。在醫療與人工智慧結合後,將對整體醫療產業的影響及成長是很全面的,包含線上問診、看病、新藥研發等,整體趨勢持續向上,醫療類股相當適合佈局。

羣益NBI生技ETF經理人曾盈甄認爲,近期各大藥廠也後釋出新藥解盲成功、上調年度展望等利多消息,皆有利於相關類股表現,中長期在大衆對於用藥與醫療需求難減,且生技醫療產業創新動能亦不絕,新型藥物、醫材與治療檢測方式持續精進,產業享有極大的發展潛能,商機題材多元,投資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