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復活「4個啓示」 大陸官媒:出國不要當「巨嬰」

大陸官媒認爲中國企業出國不要當「巨嬰」。(圖/路透,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興通訊(ZTE)離重生之路越來越近,傳出已和美國簽署協議取消「絕殺令」。中國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評論,雖然中興要付出的代價相當慘痛,但這是違背契約精神必須買的單,「救中興,其實也維護了美國企業的利益」,這之間還傳遞出4個啓示,就是中國企業出國「不要當巨嬰」。

評論指出,從美國商務部4月宣佈對中興7年的出口禁令,再到5月、6月中美貿易的3回合磋商,「中興事件隨之跌宕起伏,背後的博弈交涉更是艱辛複雜、驚心動魄」,況且這次簽署原則性協議對雙方來說都不容易,一連串事件中更是間接傳遞了4個發人省思訊息

首先,評論認爲,「中興事件只是一起企業違規個案,但中國政府出於以民爲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於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評論進一步說,中興犯錯源於2010年受到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才遭到懲罰,但其生死存亡關乎8萬名員工生計,甚至還牽連到上下游上千家企業,所以中方纔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磋商,「自信強大的政府,是人民最堅實的後盾。」

至於第二個,「信息技術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產業鏈全球公佈。」評論分析,中興和不少美國企業有密切合作,這是川普政府決定放過中興的重要因素;據統計,全美有將近13萬個科技職位和中興與美合作有關,中興恢復營運後不少在美供應商都笑了,可以得出「放生中興,有利於中美企業的合作,也有利於全球信息技術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第三個「國際型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不要當『巨嬰』,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評論表示,中國政府爲了「人民」把中興救回,不代表以後中方企業出事都由政府來扛,所以出門在外「關鍵要靠自己把國際規則法律吃透弄明白,給自己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

最後評論點出第四個,「中興事件不代表中國企業的整體面貌,但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鑑借鏡)。」他們認爲,中國企業必須警覺到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5月的兩院院士大會就說過,「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要盡力發展科技併成爲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如果說中興事件危中有機的話,這一點,或許是中國從中得到的最大啓示與最大轉機。」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