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工所教授:想買乾淨煤?沒有這種東西

臺灣氣膠研究學會今召集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等環工界學者,以「什麼是乾淨的電廠」爲題,解釋如何透過空污控制技術來降低空污量。(朱真楷攝)

臺灣氣膠研究學會會長張木彬(左),邀集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等環工界學者,以「什麼是乾淨的電廠」爲題,解釋如何透過空污控制技術來降低空污量。(朱真楷攝)

深澳燃煤電廠案通過後引爆輿論抨擊,行政院長爲捍衛政策,強調該電廠將使用「乾淨的煤」。對此,中央大學環工所特聘教授張木彬不諱言地說,其實臺電有很多環保媒,但從來就沒有說過有所謂的「乾淨煤」,畢竟,煤炭除了硫、氮、重金屬等,雜質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你要買到乾淨的煤,是沒有這種東西的」。

臺灣氣膠研究學會今召集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等環工界學者,以「什麼是乾淨的電廠」爲題,解釋如何透過空污控制技術來降低空污量。

交通大學環工所教授蔡春進表示,以燃煤發電確實會產生空污問題,「我們不必替它講話」,但如果我國所有電廠都能裝設最新空污防治設備,例如低氮氧化物燃燒器、再生式活性焦炭技術,確實能有效去除污染物、粒狀重金屬。

中央大學環工所教授李崇德則說,天然氣確實是相對乾淨的燃料,但是從數據來看,燃燒天然氣鍋爐所排放的PM2.5,和有裝設有效污染防治設備的燃煤鍋爐視差不多的;但是,臺灣電力來源若想大量仰賴天然氣會非常危險,畢竟臺灣是獨立電網,一旦缺電,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支援,一旦船隻無法靠近臺灣,就會馬上面臨電力不足的問題。

因此,李崇德說,站在國家能源安全供應的角度,能源供應必須要多角化,「水力發電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適度搭配運用火力發電、核能發電,以及再生能源發電。

中央大學環工所特聘教授、臺灣氣膠研究學會會長張木彬則表示,根據調查,燃煤基礎在超超臨界條件下運轉確實可降低燃煤使用量;加上良好的空污防制設備,確實能有效防止空污排放。就像林口電廠PM2.5的排放濃度,就遠低於電力業空污排放標準。

張木彬強調,面對能源問題,有三件事情必須先理解。第一,臺灣人均用電量真的太高了,因爲數據顯示,臺灣一年用電量是2400億度,平均一個人分攤電量是1萬500度;反觀日本人均用電量爲7千至8千、韓國8千、新加坡約9千,所以臺灣無論是個人或產業的節電都做得不夠好。

第二,張木彬說,能源一定要多元化,不能通通押在同一個籃子,不然就是非常委顯得事情。第三,量測空污的模式要非常嚴謹,任何條件都要說清楚,不然就是在誤導大衆。

張木彬接着說,大家都在談「乾淨煤」,但從環保角度來看有沒有乾淨煤呢?事實上,有興趣可以看臺電的講法,他們確實有「環保媒」,但從來就沒有說過有所謂的「乾淨媒」,因爲煤的成分除了碳、氫、氧、氮、硫,就是重金屬,雜質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你要買到乾淨的煤,是沒有這種東西的」。

張木彬解釋,所謂的「環保煤」,定義主要有二,一個是「低硫分」,也就是煤炭裡面的硫分,燃燒完畢後變成二氧化硫,到了大氣就變成PM2.5,所以硫分愈低愈好;第二定義則是「低灰分」,簡單說就是燃燒後的顆粒物越少越好。

既然如此,賴清德爲何會冒出「乾淨煤」?張木彬說,政院要說的應該是clean coal technology,中文叫做「淨煤技術」,這是一種技術,也就是燃燒前先將煤「氣化」,產生以氫氣、一氧化碳爲主的合成氣,再利用這兩者進行發電,「但他們就斷章取義把clean coal說出來」。他說,確實有clean coal technology,但沒有clean core。

引發關注的是,張木彬不諱言地說,爲了做到能源多元化,核能也應該要放在整體發電裡面,「當然現在的氛圍,不適合去講這些東西」,但因爲從整個環境角度來看,核能發電應該要有它的一個功能,「長久來說,廢核當然是終極目標,但過程必須smooth(平順的),不能捉襟見肘,引起電力緊張,這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被問到「所以2025要非核家園,這是對的嗎?」張木彬則保留地說,「這個……有興趣的話,我再召集大家從環境工程的角度,來看國家能源的政策,今天比較不適合談這個。」

至於長期研究懸浮微粒的臺灣氣膠研究學會,今天出面替燃煤電廠做解釋,難道不怕被說成是在替燃煤電廠背書?張木彬說,學會是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講的話是超脫一般不太正確的想法;他強調,就現階段而言,燃煤對臺灣來說是無法避免的,你要拿掉能源供應馬上就會面臨問題。

但張木彬強調,臺電過去對環保是比較再閃躲,沒有決心把它弄好,認爲既然標準只有這樣,他們就只要符合標準就好了。問題是,政府法規室最低標準,對於要如何持續降低,他們卻沒有這種心態,因此,現在就是要逼臺電重新思考,朝向更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