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稅負有望下降 樓市或迎利好

中新經緯12月12日電 (薛宇飛 魏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被市場所看重,是預判宏觀經濟政策及經濟運行的重要內容。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爲,中國貨幣政策穩健寬鬆的基調沒有改變,降準、降息可能性進一步加大;財政支出方面,明年財政或將有更多資金向民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化解房地產、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備受關注,房地產市場或迎來更多利好政策。

強化通脹預期引導 降息降準仍有空間

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中新經緯表示,“靈活適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現,政策基調保持穩中偏鬆。2024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根據內外部形勢、流動性情況變化等相機抉擇,充分運用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靈活調整,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溫彬認爲,在外部加息週期步入尾聲、掣肘減弱以及國內穩增長、防風險的訴求下,貨幣政策穩健寬鬆的基調未變,降準降息仍有一定空間。

溫彬進一步指出,在貨幣供應量方面,本次會議強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與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相比,將原有目標“名義經濟增速”拆分爲“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側重強調貨幣政策在穩定價格水平預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脹或成爲下一階段判斷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來,物價持續低位運行,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有望適度發力,推動物價水平溫和上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稱,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增了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或意味着政府將通過貨幣金融政策發力,增加流入實體經濟的廣義貨幣供應量,進而提振價格水平。考慮到最近兩個月通脹數據持續回落,預計年底前降息或降準落地的概率比較大。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表示,2024年貨幣政策應在保持穩健基調的同時加大實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準性。第一,要加大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力度,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助力宏觀經濟熨平週期波動和外在衝擊;第二,適時實施降準降息,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上適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第三,運用好存量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必要時創設新的工具,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做好“五篇大文章”。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稅收負擔有望下降

財政政策方面,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範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溫彬分析稱,“適度加力”意味着財政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加大政策擴張力度,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基礎。“提質增效”則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着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這是財政政策的長期目標,旨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確保財政運行可持續。

在明明看來,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與過往“加力提效”的財政政策表述一致,延續積極信號。此外,會議提到“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明年財政或將更多向民生、社會保障領域傾斜,同時可能出臺增量財政工具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對於會議指出的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明明預計,部分企業、居民稅收負擔有望進一步下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高級分析師馮琳團隊認爲,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或意味着2024年目標財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都會適度上調。這主要是爲了保持基建投資增速繼續處於較高水平,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對衝房地產行業低迷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帶來的影響。2024年財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徵將是中央加槓桿、地方降風險。爲此,2024年財政赤字將主要由中央財政承擔,而且中央向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多次提及擴內需 關注民生領域投資

會議強調,“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王青團隊認爲,這意味着在2024年擴內需政策發力過程中,各部門將在能夠以投資促消費的領域重點發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設,以及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

王青團隊指出,居民消費擴張會直接刺激生產,進而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該團隊判斷,2024年各部門對促消費將更加重視,特別是財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這包括各地更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等。這在短期內符合逆週期調節需求,長期來看則有助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依賴向消費驅動轉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在經歷了一年的調整之後,恢復和提振內需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增長勢頭尚不穩固,需求不足仍然掣肘經濟修復。”溫彬說,從今年國內經濟運行來看,主要表現爲結構性復甦,即服務消費、高新技術投資、國有企業投資等增長較快,但商品消費、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以及民間投資增長較慢。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經濟循環不夠順暢,供過於求、供需不匹配問題逐漸凸顯,物價面臨一定壓力。

在溫彬看來,本次會議將消費和投資聯繫起來,意味着政策將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費和投資,而是放眼長遠,兼顧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力爭實現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內需增長的可持續性。

溫彬表示,從促進良性循環的角度考慮,預計明年投資方向會重點支持與最終需求相匹配的關鍵民生領域,如充電樁換電站、養老育幼設施、鄉村物流體系等,避免大規模刺激可能形成的產能過剩、債務積累、資金回報率下降等問題。而消費發展帶來的需求擴張,也會反過來拉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如對5G通信、綠色智能產品、電子商務等的需求增長,可以促進相關領域的投資和創新等,由此來實現供需匹配、良性循環。

明明也認爲,現階段供給與需求存在顯著缺口,此次提出“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可能意味着未來投資將更加註重效率,投資方向將向關鍵民生領域傾斜,與最終需求相匹配,而需求的好轉也將帶動相關領域投資的增長,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關注三類風險 房地產調控或繼續寬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中新經緯注意到,房地產、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是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的熱門話題。就房地產市場而言,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上述表述說明房地產領域的工作重心在於防範化解風險,換句話說,支持合理住房消費需求等工作需要繼續推進,但各地從認識層面來說,要把化解風險作爲一項核心工作去抓。

王青團隊認爲,2024年房地產支持政策將持續加碼,除了繼續落實以“三支箭”爲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後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寬購房條件、下調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其中,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進一步下調,持續降低居民房貸利率是關鍵所在。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穩定,針對房地產的定向降息也會持續推進。

王青團隊判斷,2024年年中前後,房地產市場有望出現趨勢性回暖,這將結束行業約三年的下行週期。不過,綜合考慮“三大工程”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調會長期堅持 ,明年房地產行業出現“V型”反轉的可能性很低。

“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將是2024年財政政策的一個關鍵點。”王青團隊稱,在2023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資債券大規模發行的背景下,預計2024年發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2024年監管層還會引導商業銀行對現有平臺經營性債務進行大規模重組,核心是展期降息,全面弱化地方債務風險對金融穩定和經濟運行的潛在影響。

關於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董希淼表示,對銀行業而言,重點是進一步做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主要有四個方面建議:第一,做好頂層設計。農村信用社改革是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重點。建議出臺系統性文件,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頂層設計。第二,加強政策支持。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可以採取更多的措施,支持中小銀行更好地建立資本補充的長效機制,讓中小銀行能夠持續通過資本補充來提高發展的穩健性。第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認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設計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具體方案。第四,強化銀行主體責任。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化險,不能只依靠國家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門。中小銀行一定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逐步邁上特色化和精細化發展之路。(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