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擔綱設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藝術規劃

中央美術學院擔綱設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文化藝術規劃”項目近日落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國“十三五”時期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機場,於2021年6月27日投入運營,天府國際機場開航投運標誌着成都邁入“雙機場”時代。2019年5月,中央美術學院應機場指揮部之邀承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文化藝術規劃”項目,學校成立了由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馬浚誠、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嶽潔瓊爲項目負責人學校多個專業組成的執行小組,經過多次組織專題會議、討論研究、現場勘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文化藝術規劃”最終得以順利完成。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文化藝術規劃”項目整體規劃包括空港大道、航站樓標誌雕塑、T1/T2六條指廊、六個庭院、迎賓廳、GTC、商業核心區、到達通廊、天府巷、遠機位、貴賓廳等各處的藝術品與藝術化設施建設,項目以“自然之道”“人文之道”“生活之道”“錦繡之道”爲主題落位,力求打造屬於四川獨有的地域文化新體驗,放天府之異彩,揚巴蜀之神韻。

中央美術學院主創團隊工作會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馬浚誠與機場指揮部宣傳部部長李靜在現場勘查

中央美術學院主創團隊與機場指揮部專員工作合影

T1航站樓《生生不息》公共藝術設施

作者:馬浚誠

《生生不息》公共藝術設施位於T1航站樓L4層,採用“竹鋼”材料工藝,以四川地區揹簍造型爲創意來源,通過造型的藝術化處理結合竹編工藝,將自然之竹與人文之“竹”巧妙結合,體現出四川人民代代相傳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優秀品德傳承往復、生生不息。

T1航站樓《水木相生》公共藝術設施

作者:馮陽

《水木相生》公共藝術設施位於T1航站樓L3層,採用“竹鋼”材料工藝,從不同角度觀看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意境。從室內二層向下觀看整體呈字母“S”形,代表了“四川”和“水”的首個開頭字母,同時座椅分爲內外兩側坐人,最大化的解決了旅客臨時休息的基本功能,同時“S”形分爲半合圍和開放空間,在小區域內解決了不同人羣的聚合需求。

T1航站樓《花飛蝶舞》公共藝術設施

作者:盧徵遠

《水木相生》公共藝術設施位於T1航站樓L3層,採用不鏽鋼鍛造工藝,作品以芙蓉花開爲主題,結合蝴蝶飛舞和機場三條主跑道爲元素,以抽象的藝術形態和成羣的蝴蝶騰空飛起飛出窗外,來體現四川秀美山水的自然和生命力,又增加了空間的藝術感染力,作品的主題元素與自然之道的主題相呼應,能很好的和機場主題融合。

T2航站樓《無窮》公共藝術設施

作者:馬浚誠

《無窮》公共藝術設施位於T2航站樓L2層,採用不鏽鋼鍛造噴漆工藝以竹子、竹編的形式再現天府之地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之間相生相育的生命狀態;造型圍合呈現“∞”形態喻示了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旅客可在環形座椅區落座休息。

T2航站樓《蔭》公共藝術設施

作者:卓凡

《蔭》公共藝術設施位於T2航站樓L2層,採用不鏽鋼鍛造噴漆工藝以成都市樹銀杏爲設計元素集合現代雕塑和公共座椅的兩大現代因素,融匯視覺審美和座椅兩大功能提升空間人文內涵、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優化了空間品質爲機場的旅客提供豐富旅行體驗。

T1航站樓《雅舍》公共藝術庭院

作者:孫鷗

《雅舍》公共藝術庭院位於T1航站樓L3層北指廊端頭,採用琉璃燒製工藝將民居小青瓦作爲藝術符號,創作出“流光溢彩、錦江微波、少城春華、失焦的肌理”四組具有成都人文色彩的敘事內容。故事從城市民居的底色元素“失焦的肌理”開始講述,經由流光溢彩的自然景緻,到五光十色的生活韻律,呈現了四川民居有質感的生命律動與時尚活力的主題。

T1航站樓《逸居》公共藝術庭院

作者:金煒

《逸居》公共藝術庭院位於T1航站樓L3層南指廊端頭,採用衝孔不鏽鋼鍛造烤漆工藝以漂浮的祥雲和園林景觀構成視覺體驗空間,表達天府之國的蜃世美景。

T2航站樓《味府》公共藝術庭院

作者:吳桐

《味府》公共藝術庭院位於T2航站樓L2層南指廊端頭,採用不鏽鋼鍛造烤漆工藝以四川地區家喻戶曉的泡菜壇、豆瓣壇、酒罈等爲形態來源;將抽象的味覺以盤旋升起的方式視覺化,以花椒之青辣椒之紅的色彩代表川菜的麻辣特質,力求留給漫步其中的旅客印象深刻的四川味道。

T2航站樓《樂園》公共藝術庭院

作者:盧徵遠

《樂園》公共藝術庭院位於T2航站樓L2層中指廊端頭,採用不鏽鋼鍛造烤漆工藝,作品以升騰藍天白雲間的熊貓熱氣球爲主形象,表達了人類對藍天白雲的嚮往,代表成都的大熊貓熱氣球寓意成都機場蒸蒸日上和與世界共築藍天的美好願景。放紙飛機寓意放飛希望和夢想,契合機場文化主題又充滿童真幻想,熊貓一家親密有愛,大熊貓托起熊貓寶寶象徵托起未來,放飛希望。

T2航站樓《竹韻》公共藝術庭院

作者:孫鷗

《竹韻》公共藝術庭院位於T2航站樓L2層北指廊端頭,採用不銅鍛造結合竹編工藝,以四川獨特的非遺手工藝“瓷胎竹編”爲技術原型,將其創新設計,借鑑中國山水畫的手法,運用從遠景中景到近景的空間秩序表達技巧,創作了仿石鍛銅竹編椅作品,並分別描繪出遠山、近水和家宅的美好圖景。

丨項目負責人丨

馬浚誠 嶽潔瓊

丨團隊成員丨

馬浚誠 李亮 張宇彤 王長興 張傑 卓凡 盧徵遠 馮陽 孫鷗 金煒 吳桐 李嘉豪 李震 邵旭光 楊遠 楊希 楊波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