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改側投大進化 樂天桃猿王志煊變身強心臟拆彈王

樂天中繼投手王志煊。聯合報系資料照

【撰文・石毓琪】

入圍年度最佳進步獎,首次步上頒獎典禮紅毯,王志煊最後雖沒抱回獎項,今年成績進步有目共睹,在球迷眼中他是王牌左投、最強拆彈王,故事未完待續,屬於他的奇幻旅程才正要開始。

畢業於成德高中,王志煊於2020季中選秀第5輪獲選,既不是大物身分,也非當天選秀獲欽點「即戰力」人選。隔年二軍起步, 2021、22兩季專職後援成績不俗,然而二軍再怎麼亮眼,獲升一軍卻難複製表現,去年一場出賽僅投0.1局,防禦率高達27,邁入職棒第3年,春訓大膽改變投球機制,孤注一擲苦練側投收到好結果,不僅改善以往控球問題,更成爲新一代「左克左」代表人物,卡位一席寫下單季新高43場出賽。

樂天桃猿王志煊克服身高劣勢,改成側投。

克服身高劣勢 改側投成「左殺」

二軍投球駕輕就熟,好不容易換來一軍登板機會,2022年唯一出賽,只有抓下一出局,被擊出兩支安打,想攻擊好球帶還投出觸身球,和在二

軍給人後援安定感截然不同,王志煊自己清楚,想在職棒繼續生存,勢必得做出改變,「教練提過我的身高不高,出手點接近四分之三(斜肩投法),對打者而言沒什麼角度,趨向水平,很好攻擊,後來看了幾支日職投手影片,發現其實側投和正投要修改落差不大,也許是我適合的投球方式。」

今年春訓主動找上當時人在二軍日籍投手教練川岸強,提及內心想法,走到第3季成績不慍不火,是時候放手一搏,考慮中職不少強打者是左打,王志煊認爲朝對付左打者方向值得一試,也得到川岸教練正面建議,「一開始目標是日本左側投,左打者視線不太好判斷,可能在二軍投得不差,上一軍完全沒有威脅性,怎麼丟怎麼被打,自己也沒有信心。知道左側投比較少見,想用不同出手點混淆對手。」

實際改造過程並非想像中順利,發力部位改變,手肘壓力提升,一度造成身體不適而興起放棄念頭,「剛練的時候可能想加快速度,手和腳節奏對不到,施力點用不對,手和腰很不舒服,有和教練說想再改回來,可是後來想想,這幾年投得掙扎,不想被淘汰,就是勇於嘗試,也許會有不一樣收穫。」

在不斷修正出手點,慢慢磨合動作,同時針對手肘強化和加強下肢穩定性,漸漸地不論球速、控球、球威,各方面均有感提升。二軍出賽 5場,很快又接到管理電話,同儕驚訝、自己也感到意外,「怎麼那麼快上去!而且那時防禦率高達7字頭,到後面不知不覺在一軍投了40幾場,覺得超乎預期。」在二軍長期相處的夥伴許峻暘、陳克羿先後站穩一軍,過往常一起行動,吃飯、熱身、伸展,甚至休假一同出去玩,上一軍自然「黏踢踢」,聊天內容偶爾緊繫球場,像是這顆球打者怎麼揮,或是成績不佳時相互鼓勵安慰,今年加入好友行列長駐一軍,他思考半晌,點出和以往心境最大差別,「其實改成側投後,到後來投起來滿有信心,不會再去想之前投得多爛,專注顧好眼前。」

樂天桃猿王志煊場上化解危機握拳歡呼。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賽磨膽識 初披中華隊戰袍

投出生涯年表現,例行賽結束,是王志煊本季奇幻旅程另一篇章,隨隊征戰季後挑戰賽、臺灣大賽,更首次在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入選中華隊,過去不曾代表國手,即使不是正式一級賽事,興奮之情仍溢於言表,「能被中華隊教練團肯定,感謝自己沒有放棄,一直都很努力,想在國際舞臺投出特色。」

賽前對於對戰日本充滿憧憬,王志煊在開幕戰即獲得登板機會,7局上面對阪神強打佐藤輝明,用4球讓對方擊出飛球接殺出局,第二次出賽則是臺韓戰,接手江國豪拆彈,雖投出1保送,很快回神接連讓打者崔知訓、金慧成擊出滾地球解圍。回憶初次「出國比賽」經驗,從抵達日本那刻,每件事都很新奇,「因爲臺灣大賽,集訓比較晚報到,和隊友見面機會不多,到日本後漸漸融入氣氛,大家是很棒的團隊,很可惜輸給日本、韓國,但比賽進行時大家都不放棄。」經歷臺灣大賽洗禮,王志煊坦言確實平復不少緊張感,更享受和列強交手過程,「日韓打者擊球優異,情搜做得充足,雖然我是左投,他們不怕陌生、不會感到畏懼,也打得到我的球,有幾顆打得很紮實,選手年紀差不多,可是實力真的很好,輸給他們的部分,回母隊還要再加強穩定。」

全文未完,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職業棒球雜誌》(第5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