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乾癬 三高、心梗風險增

林口、臺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乾癬雖名爲「癬」,卻不是黴菌所引起,不會傳染,外觀有明顯的紅斑、發癢,和表皮增厚脫屑。圖爲醫師正在爲病患看皮膚病竈,並解釋病情。(黃毓惠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乾癬又稱「牛皮癬」,根據統計,臺灣乾癬盛行率爲千分之二點二,全臺約有6萬名患者,其中1.2萬人爲中重度患者。皮膚科醫師表示,中重度患者長期發炎下,得到三高以及心肌梗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尤其是年輕時就發病者,一定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的問題。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林口、臺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乾癬雖名爲「癬」,卻不是黴菌所引起,不會傳染,病因推測和先天體質或環境如天氣變冷、壓力大、生病等刺激引起有關。外觀有明顯的紅斑、發癢,和表皮增厚脫屑。病情則根據面積,全身總面積小於3個手掌屬於輕度,介於3~10個手掌,爲中度,大於10個就是重度。

黃毓惠表示,國內外研究都發現,乾癬患者比起沒有乾癬的人,更容易有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國內研究發現,由於中重度的乾癬患者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得到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民衆的1.5~2倍,高血脂高出近3倍、高血壓高出近1.5倍、腦中風高出2~3倍。

2006年英國的世代研究更發現,三十歲的年輕嚴重型乾癬患者,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竟然是一般人口的3倍;臺灣健保資料庫則追蹤患者5年,也證實心梗風險多出2.1倍。因此,她提醒年輕時就發病的患者,更要留意心血管疾病。

至於原因,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冠伃表示,除了乾癬患者有較高的比例有抽菸、喝酒、肥胖與三高的病史外,皮膚科界認爲,皮膚病竈長期發炎所產生的發炎物質,可能會經由血液流動,影響到心臟血管的內皮細胞,導致後續的冠狀動脈硬化,引發心肌梗塞,所以一定要避免讓身體反覆發炎。

陳冠伃也指出,不少乾癬患者體重過重,根據研究,當患者身體質量指數BMI愈高時,程度就會愈嚴重,藥物效果治療也會較差,病情也可能比體重輕的人嚴重,因此提醒,治療時除了依靠藥物,也應維持標準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