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豪強變縣城婆羅門的家族簡史

作爲橫跨三國與西晉時期的重要人物,周處卻很少出現在各類正規作品中。唯有《世說新語》裡記載着關於“除三害”典故,算是提倡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教育案例。

然而,周處絕非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草莽,而是自帶家族傳承的世家豪強。奈何命運捉弄,讓前後四代人的遭遇各不相同。

除孫氏集團 東吳主要由顧 陸 朱 張四大家族把持

相比於本土的東吳四大姓,出身於今日江蘇宜興的周家並非顯赫,一直到周處的父親周魴時纔剛剛冒頭。

周魴年少時就靠德才兼備被舉孝廉。後因《三國演義》中的“斷髮賺曹休”事蹟而聲名大噪,至此開啓加官進爵之路,其原型可見於《三國志》所載的石亭之戰。然而,周魴發育穩如狗的不僅僅是對外軍功,還包括非常出色的治安經驗。

《三國志》遊戲中斷髮形象的周魴

由於地理原因,東吳境內丘陵遍佈,還活躍着大量被稱爲山越的化外之民。這些人不納稅、不服役,還經常持械割據山頭,成爲東吳的治安隱患。故而會被蔑稱爲盜賊。

但周魴剛剛任職,便在一月內除掉了錢塘盜賊頭領彭式及其黨羽,由此升任丹陽郡西部都尉。後來,鄱陽盜賊頭領彭綺以數萬衆作亂,攻陷郡內城池。周魴又受命討伐,成功活捉匪首,因功被加封昭義校尉。

出身本地的周魴 對山越等化外之民可謂瞭如指掌

石亭之戰爆發前,孫權先是令周魴去山中物色能夠忽悠曹休的氏族首領。後者指出這些山大王都不靠譜,這才毛遂自薦“斷髮賺曹休”。由此可見,孫權早就清楚周魴對吳國境內的化外之民瞭如指掌。後者又與各個山頭有着很深的隔閡。

此後,周魴又把間諜戰經驗用於對付盜賊頭領董嗣,此人依仗險要地勢劫掠豫章、臨川等地。吳將吾粲、唐諮曾率領3000人馬討伐,但一連幾月都不能平定。最後,還是周魴派出間諜誘殺董嗣,逼其兄弟率部乞降。順利讓大批山越下山定居,成爲再不作亂的編戶齊民。

宜興周氏 主要靠征伐山越獲得晉升

年輕時的周處 與猛虎、蛟龍一同位列三害

周處出生後,自然享有父輩的威望和優良基因。但因爲不愛好奉讀之乎者也,更熱衷於習武、打獵等軍事遊戲,常常被戲稱爲紈絝子弟。真正的惡行則是爲人蠻橫,故而與水裡蛟龍、山中猛虎一同位列“三害”。

不久,周處得知三害一事,決心靠武力扭轉風評。他先是上山射殺猛虎,繼而下水與可能是灣鱷的蛟龍肉搏三天三夜。鄉民以爲周處與蛟龍同歸於盡而慶祝,讓生還上岸的公子哥非常失落。後來經過名士陸雲指導,才意識到自己點錯發展方向,發奮向前途尚可的期許邁進。

位於江蘇南京的周處讀書檯 當地文人吳敬梓、袁枚曾題字紀念

人到中年,周處見證了東吳滅亡與三國時代的終結。西晉大將王渾趾高氣揚地在建鄴宮飲酒,意圖羞辱吳國舊臣,問各位亡國之臣有沒有感到哀愁。豈料周處突然回懟,三國中魏先亡而吳最後亡,作爲亡國哀愁的又何止是其中一方?由於王渾本是曹魏臣子,聽到後羞愧得無言以對。

顯然,這樣的刺頭不會被長期能留在故地。可能是考慮到父親的治安經驗,周處被北調去安撫羌人。結果出色完成任務,還在雍地收穫美名遠揚。後轉任廣漢太守,擺平三十年未決的懸案。僅僅是因爲母親年邁而准許返回家鄉,不久又奉命治理楚地。

周處的刺頭性格 很難不遭人算計

可惜,刺頭性格還是給周處招來禍患,導火索爲秉公處理樑王司馬肜的違法行爲。於是,仇家們寄出捧殺絕招,建議派他去征討作亂的氐人齊萬年。實則要借刀殺人。而後,司馬肜被任命爲徵西大將軍。

前吳宗室孫秀看穿了奸計,勸周處以老母爲由推辭。但周處受困於忠義思維,毅然奉命踏上不歸路。中書令陳準雖不是吳人,也出於良心勸諫朝廷,以免周處遇害。可惜未得到採納。

宜興的周處墓與塑像 他在當地的聲望並沒有消退

結果,周處被迫以毫無後援的5000人馬,進攻敵人的70000之衆。在全軍都沒吃飯的情況下,戰鬥從早晨持續到傍晚。直至箭盡援絕,還不顧手下勸說撤退,最後全部戰死。據說在知曉結局後,周處還慷慨賦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樑黍,期待能善終。

事後,朝廷追贈平西將軍,賜百萬錢、數頃地等,並下詔爲周母養老送終。不管是鱷魚眼淚,還是安撫操作,這份最終關懷確實送到周家人手。但洛陽朝廷和吳人的間隙已越來越大,以至於有人發出感慨:司馬家這樣的大害,遠猛於三害!

宜興周處石刻像

西晉雖能滅吳 卻從未籠絡到足夠的江東人心

即便如此,周家已經躺上兩代人的功勞簿。因此,周處的兒子周玘仍舊具有父親遺風。雖然文化方面略有欠缺,但行事已經更爲謹慎,不再隨意結交狐朋狗友。

彼時,西晉壓制下的南方各地皆暗流涌動。早在戰爭結束時,吳人就不斷散佈“局縮肉,數橫目”、“宮門柱,且當朽”、“雞鳴不拊翼,吳復不用力”等童謠。意思是晉朝必敗,而東吳必定當復。原先服軟的山越、盜賊等化外之民也從未平息,順理成章的與新朝對抗。兩種勢力雖相互不對眼,卻用此起彼伏的叛亂讓司馬氏頭疼不已。

江東地區始終對西晉的勝利感到不服

公元303年,江夏爆發流民起義。因周圍百姓響應而聲勢浩大,一度擊殺前來討伐的晉軍將領。作爲頭領之一石冰還攻佔揚州。於是,宜興的周玘奉命聯絡江南士人。經過幾番戰鬥,終於平定石冰之亂。或許是怕樹大招風,這位周處之子主動返鄉並遣散部隊,而且始終拒絕封賞。

兩年後,參與平亂的陳敏又在揚州叛亂,並拉攏包括周家在內的幾乎所有江南士族。但周玘稱病婉拒,還暗中聯絡朝廷與其他士族。陳敏則志大才疏,被受到周玘策反的下屬錢廣背叛,落得身死族滅下場。這次,周玘再度婉拒任何封賞。

江東各地的頻繁起義 讓西晉不得不依賴地方豪族

與此同時,匈奴首領劉聰的部隊殺進洛陽。吳興錢璯奉命組織義兵北上,剛剛行至揚州便宣佈反叛。史書對此解釋是其畏懼蠻族強大,但考慮到三次叛亂都與揚州、吳地士人有着不明不白關係,不能不令人懷疑這是某種春秋筆法。

果不其然,錢璯在公元310年挾孫皓之子孫充自立,但不久又將這個傀儡殺害。鎮守南方的司馬睿派人征討,卻意識到自己兵力嚴重不足。周玘便以部曲爲義兵,聯合其他士人平定錢璯。後被司馬睿任命爲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爲烏程縣侯。甚至還在其家鄉設義興郡,紀念其勤王評判之舉。

宜興原名義興 因周家功績而得名 當地因此對周家甚是懷念

然而,周玘的忠誠與隱忍並沒有換來公正待遇。由永嘉之亂導致的衣冠南渡,在事實上構成了對南方士人的結構性排擠。周玘也受到猜忌,被迫與雖出身琅琊王氏、卻同樣受到排擠的鎮東將軍祭酒王恢密謀。雙方約定誅殺南渡的北方士人,將大權交給南方士人。王恢暗中鼓動流民頭領夏鐵在淮泗地區叛亂,自己則與周玘在吳地響應。但行動走漏風聲,夏鐵被臨淮太守蔡豹先下手斬殺。王恢得知後唯恐泄密便至周玘處躲避,反被周玘滅口。

司馬睿揣着明白裝糊塗,對周玘明升暗降,頻頻調動,竟然導致後者鬱鬱而終。臨死前不忘對兒子周勰留下遺囑:殺我者諸傖子(對北方人的蔑稱),能復之,乃吾子也。

衣冠南渡的結果 便是大量資源和職位被渡來人擠佔

東晉建立後 依靠北府兵和籠絡士族來維繫統治

經過三代人努力,義興周家已是難以撼動的地方婆羅門。周勰不僅繼承烏程縣的侯爵位,還銘記父親的遺志。

隨着南渡士人羣體的不斷擴大,遭排擠壓制的江東地方派也愈發怨恨。周勰便趁勢與吳興郡功曹徐馥密謀起事,打出討伐王導等北方名門的旗號。南方各豪門俠客都來投奔,甚至連前吳宗室孫弼也在廣德起兵,最後是叔叔周札和堂兄周續也聚衆響應。

衣冠南渡的另一面 就是爲拒絕承認失敗而大搞騰籠換鳥

不料,周札竟然向朝廷揭發侄子,導致失敗的連鎖反應。先是周勰見狀不敢發兵,繼而徐馥被膽小的下屬殺害。孫弼兵敗身死,而周續被族弟周筵奉命討伐。兩人見面後,周續本要持刀挾持後者,反被後者命人刺殺。周筵還要去殺周勰,卻被周札攔下,後者讓從兄周邵當了替罪羊和替死鬼。

考慮到周家的身份和名望,周勰並沒有被朝廷治罪,卻受到了周札的責備。此後一蹶不振,成爲樂不思蜀的劉禪,以及寄情山水的南朝隱士。

貪生怕死的周札反而爲家族招來滅頂之災

至於出賣家族的周札、周筵也過得更不舒坦。公元322年,大將軍王敦發起清君側叛亂進攻石頭城。周札奉命駐守卻不戰而降,導致朝廷被前者控制。但周家的強盛已經引起王敦一派猜忌,部將錢鳳便唆使主子除掉周家。兩年後,廬江太守李恆受指使,誣稱周家勾結道士李脫謀反。因此,周筵被捕殺,周札諸侄跟着被屠盡。

遠在會稽的周札也被大軍突襲,兵臨城下才知大難臨頭,率數百人倉促迎戰。可笑的是,他生性貪財聚斂,竟然捨不得把庫裡的優質兵器拿出來。盡給手下分發一些粗製濫造的水貨,毫無意外的兵敗被殺。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周家故吏在王敦敗死後伸冤,獲得王導支持而獲得追贈祭祀。但元氣大傷、心灰意冷的周家已無再起可能。

石頭城以石包夯土牆修築 其技術水平在當時較爲先進

事實上,周家幾代人的由盛轉衰,不過是江東地方豪強的命運縮影。在兩晉的有意削弱下,他們越來越難以靠實力自保。日後只能迎來野心家侯景的大殺特殺,還有隋煬帝的肆意踐踏,乃至朱元璋、李成棟和洪天王的定期蹂躪。

作爲消極避險手段,吳人對國家大事的變遷越來越淡漠。大部分人甘願降格爲小鎮做題家,抓住科舉考試的救命草繩。他們削尖腦袋往上使勁攀爬,卻又好像應付不了任何危險衝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