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評:地產政策質變後的猜想

從上週開始,地產政策再度成爲市場焦點,對於此次政策我們認爲是一次量變到質變的發生。從18年房住不炒至今,地產行業經歷了近20餘年來的唯一一次慘痛的供給側改革,供給側之所以要改革,往往都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典型的如15年後的煤炭鋼鐵、水泥機械,都是各自產能過剩,需求階段不足,最終各種小煤礦、小鋼廠紛紛關閉,調整持續兩三年,現在上述行業基本都是央國企當道,抗壓能力要強了很多,行業的週期波動相比十年前也要小了很多。

而地產行業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後,面臨人口結構、城鎮化尾聲以及經濟換擋等多重因素下,此次調整兇猛無比,短短兩年內,大量民營企業破產倒閉、需求連續三年接近腰斬,量價齊跌,部分三四線城市可謂慘不忍睹。雖然政策從22年就開始逆向調控,但實際效果極爲有限,直至本次出手我們認爲這是一次質變。

首先,15%的首付比例是歷史沒有,這代表了金融機構在此時的態度,願意與購房者一起承擔更大風險;其次是購房收儲,也是歷史首次,雖然有人說三五千億體量太小,但我們認爲這就好比股市的平準基金,劃出一條線,讓市場不再恐慌;最後是會議上提出的“人民性與政治性”,對於當下地產行業的重塑是至關重要。

基於上述三點,我們認爲行業的調整臨近尾聲,L型的一豎接近到底了,之後一橫需要時間,還要看政策的發力速度。至於當下地產板塊,基本從破產的陰影中走出,因此估值自然要修復,一些淨資產一兩折的,沒那麼差;一些債務問題,進入白名單的,拿到被收儲機會的,也會壓力減輕,對於未來,地產行業必然將進入新模式。槓桿率降低,長期回落到50%左右;ROE迴歸,過去很多年地產ROE在20%以上,這種高週轉高槓杆必然也伴隨高風險,未來槓桿回落,ROE迴歸製造業,好產品、好品質、好設計將是關鍵,考驗不同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尋找新模式,租售並舉、物業管理,找到更好的現金流模式,給予更合理的估值。

最後,借鑑其他市場的經驗,香港日本美國等開發企業的平均估值過去幾十年PB基本在0.3至1.2倍之間,當下經歷了兩週反彈後,不同企業根據不同的財務狀況估值各不相同,但相信假以時日隨着銷售、利潤數據的逐步披露,行業內部必然逐步分化,屆時纔是供給側改革成效的真正體現。

期待房地產新模式下2.0版本,期待真正好房子的出現。

最後祝大家投資路上一帆風順 買賣同源 知行合一!

邊風煒

2024年05年2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