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好讀》《新聞記者》:麥卡錫 捲起美國赤色忠誠調查

新聞記者(時報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阿潑主編 轉角國際編輯、作者羣

二次大戰讓人恐懼,但戰爭結束未必讓人解脫,伴隨冷戰而來的恐共潮人心惶惶,要害一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指控對方爲共產黨的同路人。證據只要看起來像、聽起來像就好,有本事大家上公開聽證會接受質詢,請被指控的人好好說明一下自己哪裡不是共產黨。

美國便曾經歷過這樣一個時期─因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主張政府遭共產黨滲透,同時創造輿論並「抹紅」他人,而掀起全國性的反共浪潮。這段主張與作爲,被稱爲「麥卡錫主義」。

好傻好天真的人會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所以什麼恐共獵巫、麥卡錫主義纔不會侵襲單純的影視圈。結果正好相反,美國影視圈在戰後沒幾年就掀起赤色風暴,一九四七年「衆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針對好萊塢影視從業人員展開各種調查、傳喚與訴訟,要肅清那些「在好萊塢灌輸共產主義訊息和價值觀」的人。

但這期間也有許多人堅持《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力,不願配合作證、或對任何政治立場表態,此即「好萊塢黑名單事件」;但這些「不友善的證人」卻也鋃鐺入獄,對好萊塢造成巨大的壓力。

時任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的強斯頓(Eric Johnston)在《紐約時報》刊登一則抗議聲明:「在恐懼的氛圍中,拍不出好電影。」

但光憑這句話仍無法平息赤色恐慌的浪潮,爲了保住演藝生涯,因此「友善的證人」出現了─米老鼠之父華特.迪士尼(Walter Disney)說他的片廠曾有工人罷工,讓米老鼠角色受到共產主義的威脅;影星羅伯.泰勒(Robert Taylor)也跳出來指責,好萊塢不應該關心政治,但是必須要來拍一拍反共電影。

在恐懼的氛圍中,或許真拍不出好電影,但拍出了反共宣傳片,以及投射社會恐慌的作品。例如一九五二年的《紅色火星》(Red Planet Mars)、一九五三年《火星入侵者》(Invaders from Mars)。一九五四年《火星魔女》(Devil Girl from Mars)透過紅色的外來者滲透寧靜安康人類社會的故事,反映當時的社會心理的深層恐懼。

名列黑名單的電影從業人員中,僅只有10%的人能夠重拾工作。影視產業老闆怕惹事,圈內有嫌疑的都先自動排除,「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的矛頭還沒到,自己先效率神速地搞起了自我審查。

「你是共產黨員嗎?」「你同情共產黨嗎?」成爲當時最驚駭的問卷調查。媒體另一大勢力─新聞界,也知道自己將大禍臨頭。(五之一:摘自《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