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說聯播丨想給中國電動車減速?美歐不追求更快,卻總想“絆倒別人”!

(原標題:主播說聯播丨想給中國電動車減速?美歐不追求更快,卻總想“絆倒別人”!)

美國正考慮採用關稅以外的方式,限制對中國智能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進口,歐盟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了反補貼調查。這件事該怎麼看?點擊視頻↓↓↓

主播說聯播丨想給中國電動車減速?美歐不追求更快,卻總想“絆倒別人”!(來源:視頻綜合)

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躍居世界首位,尤其亮眼的是,每出口三輛汽車,其中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跑得挺快,所以就有國家坐不住了,想給它減減速,美國正考慮採用關稅以外的方式,限制對中國智能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進口,歐盟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了反補貼調查。對於這件事該怎麼看呢?我想說兩個“自信”。

首先,我們自己要更自信。曾經,中國要造出一輛車都不是容易的事,如今成了最大汽車出口國,電動汽車產業更是不斷突破關鍵技術,成爲全球領跑者。中國車讓美歐有了危機感,這正說明咱們做得不錯。汽車也被稱爲“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想一想,這些年來我們拿下的“明珠”還真不少,比如“機械製造皇冠上的明珠”盾構機,造船業的“三顆明珠”等等。這些都彰顯了我國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還有科技創新的強勁活力,我們更自信,是有底氣的。

同時,希望美歐也更自信一點。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靠的是堅持不懈科技創新,拼的是艱苦努力提升實力,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外掛”。對於這樣一個後起的良性競爭者,如果態度不是坦然面對,第一反應卻是考慮採取貿易保護舉措對其進行打壓,是不是有點不自信了?而且,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汽車產業鏈的一個顯著特點,向中國電動汽車“開槍”,也會傷及自身。當然,美歐的這種不太自信的表現不是第一次了,從5G到光伏,可以說是常規操作。一次次把本來可以互利共贏的,硬生生搞成了零和博弈,不僅會輸掉自己的長遠發展,也會拖累世界的進步和繁榮。還是那句話,絆倒別人不會讓自己跑得更快,更何況,真的能絆得倒別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