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女兒家養老6年,拆遷獲90萬後回兒子家,1年後女兒收到一筆轉賬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輕輕一點“關注”按鈕,這不僅能讓您便捷地接收我們後續爲您精心準備的精彩文章,更能讓您在閱讀的海洋中暢遊時,隨時與我們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點擊、每一個評論,都是對我們創作熱情的極大鼓舞,也是我們不斷進步、持續創新的源泉

我叫劉大爺,今年72歲,是一名退休工人。我有一個大兒子小明和一個小女兒小紅。小明今年45歲,在一家外資公司任職高管,工作非常忙碌,常年在外地奔波。小紅比小明小5歲,是一名普通的辦公室職員,和丈夫及兩個孩子住在市區一套70平米的小房子裡。

我和妻子退休後一直住在城中村的老房子裡。雖然條件簡陋,只有兩間小房間和一個小院子,但我們過得很知足。那年我們都已年過七旬,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小院子裡遛遛彎,打打太極拳。有時候,小紅會抽空過來和我們聊聊天,她總是體貼入微,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爸、媽,你們在這兒住得還習慣嗎?要不要考慮搬到我們那兒來?"小紅經常這樣問我們。

"哪裡啊,在這兒住慣了,哪兒也不想去了。"我笑着說,"再說了,你家那麼小,哪裡還能塞下我們兩個老頭子?"

就在有一天,我們收到了城管局的拆遷通知,要求一個月內必須騰空房屋。消息來得太突然,我和妻子一下子愣住了。小紅看到我們手裡的通知書,急忙問:"怎麼了爸媽,是不是要拆遷了?"

"是啊,讓我們一個月之內搬家。"妻子嘆了口氣,"可是我們這把老骨頭搬到哪裡去啊?"

"那你們就先搬到我家住幾天吧!"小紅二話不說,"我家雖然小,但是客房還是有的。等將來拿到了拆遷款,再考慮買新房子。"

就這樣,在小紅一家人的幫助下,我們開始收拾屋裡的雜物,準備搬家。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舊傢俱、舊相框、舊衣服,每一件都勾起了我們的回憶。我們撿起一件舊毛衣,上面滿是年代斑駁:"哎,這還是小紅小時候穿的呢,看把她給穿丟扉兒了。"妻子感嘆道。

轉眼間,一個月的期限就到了。小紅租了一輛小貨車,我們將所有能搬的東西都裝了上去,離開了這個我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在女兒家的生活。雖然小紅一家的房子不大,但他們爲我們騰出了客房,並把家裡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我們使用。

"爸媽,你們把這兒當自己家就行了。"小紅熱情地說,"有什麼需要儘管開口,別客氣。"

在女兒家,我漸漸融入了她們的生活節奏。每天一早,我就主動做做家務活,打掃衛生,準備早餐。中午的時候,我會照看一下兩個小孫子,陪他們玩玩遊戲,講講故事。小紅白天在單位上班很忙,但她總是抽時間回來陪伴我們。有時候,她會特意給我們買些補品回來。

"媽,您看這個枸杞多少錢一斤?我給您買了一些回來。"小紅把一袋枸杞遞給妻子。

"哎喲,這不夠啦,得再買些。"妻子笑着說,"您爸這個人,啥補品都愛吃。"

相比之下,我和兒子的關係就沒那麼親密了。小明工作重心在外地,平時很少回來。即使回來,也是匆匆忙忙,對我們的生活關注很少。有一次,他在家裡住了幾天,除了在飯桌上簡單打個招呼,就把自己關在書房忙工作的事情。

"小明啊,你在家也不和我們多聊聊天啊。"妻子有些失望地說。

"哦,對不住啊媽,我最近工作太忙了。"小明頭也不擡地說。

有時我會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是個負擔。但看到女兒對我們的體貼,我又釋然了。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前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是不是缺乏了耐心和關愛,導致他們對親情的體會如此不同。

就這樣,一晃六年過去了。有一天,城管局終於通知我們,房屋拆遷的補償款已經到位,可以前去領取了。

"90萬啊,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我拿到卡看着上面的餘額,內心百感交集。這筆錢不僅是對我們多年居住的一個補償,也是我們晚年生活的一個保障。

拿到補償款後,我開始考慮搬家的事。小明主動提出,讓我們搬去他家住。

"爸媽,您們就搬到我這裡吧。"小明說,"我新買的房子有三個臥室,條件比較寬裕。再說,您們在紅紅家已經住了這麼久,也該給她家騰出點地方了。"

我看着妻子,她點了點頭,我們決定搬去兒子家住。

離開女兒家的那天,小紅熱淚盈眶。這六年來,我們和她的家人已經融爲一體,如今要分開,大家都很不捨。

"紅紅啊,以後有空就常來家裡做客啊。"我擁抱着小紅,眼眶也有些溼潤。

"好的爸,您和媽身體要當先,有什麼需要儘管打電話給我。"小紅含淚點頭。

我們就這樣搬進了小明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搬到兒子家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女兒家截然不同的是,小明的媳婦對我們愛理不理,基本上是自生自滅。

"媽,您們要是想吃點什麼,就自己做吧。"媳婦冷冷地說,"我平時很忙,沒工夫照顧您們。"

我和妻子只能自己做飯、洗衣服,就連打掃衛生也無人幫忙。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地板弄髒了,媳婦就當着小明的面狠狠數落了我一頓。小明只是地笑笑,沒有制止她。

我萬萬沒想到,親兒子的家會如此冷淡。我開始懷念在女兒家的那份溫馨。小紅總是體貼入微,把我們放在心上。而小明彷彿把我們當成了擺設,對我們的生活毫不關心。

有一次,我偶然發現了小明的銀行賬戶,裡面存款高達幾百萬。我意識到,他是有能力好好待我們的,只是缺乏一顆善良的心。從那以後,我開始對小明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爸,您可別氣餒啊!剛纔我收到銀行的短信,說有人給我轉了100萬,您猜是誰轉的?"

"100萬?"我吃了一驚,"會是小明嗎?"

"就是他!我也不知道他怎麼回事,但轉賬備註上寫着'生活費'兩個字。"

我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複雜。一方面,我爲小明還是心懷慈愛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又覺得他的做法很虛僞,僅用金錢來表達關愛,而忽視了真正的親情。

這件事讓我反思了親情的含義。我意識到,血濃於水的親情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雙方的用心呵護。小紅對我們的體貼,正是源於真摯的愛。而小明雖然在物質上很慷慨,但他的愛似乎只停留在金錢層面,缺少了對等的精神投入。

有一次,妻子無意中提起了這件事,我們不期然地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討。

"你說小明是不是把我們當親人了?"妻子嘆了口氣,"他這樣的做法,好像把我們當成了可憐的老人,用錢來施捨我們。"

"可是,錢對我們來說也是必需的啊。"我反駁道,"小明這麼大方,總比什麼都不給的好。"

"那可不一樣。"妻子搖了搖頭,"紅紅雖然條件不好,但她用行動在愛我們。而小明,他的愛似乎只停留在金錢層面。"

我陷入了沉思。妻子說得沒錯,金錢固然重要,但親情的核心是互相的關愛和尊重。小明的做法,缺少了這種精神層面的投入。

經過這件事,我決定原諒小明的冷漠。畢竟,他也是在自己的方式表達關愛。作爲父親,我更應該以寬容之心對待子女,而不是要求他們如何回報我。關鍵是自己的心態,只要能坦然面對,就不會在乎子女的一些小小的疏忽了。

有一天,在吃過晚飯後,我主動找到了小明,想和他好好談談。

"小明啊,最近我在想,我們父子好像有點隔閡,是不是應該好好聊聊?"

小明放下手中的報紙,有些驚訝地看着我:"怎麼了爸,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好?"

我搖了搖頭:"不,並不是你有什麼做錯的地方。只是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還是有點疏遠。你工作太忙,對我和媽的生活關注不夠。而我們老人家,更需要子女的關愛和陪伴。"

小明顯得很內疚,他把頭低了下去:"對不起爸,我知道我確實很少關心你們的生活。工作太忙,我把你們給忽略了。"

"沒關係,我能理解。"我拍了拍小明的肩膀,"只是希望你以後能多花點時間陪陪我們,畢竟你也不年輕了,將來也會老的。"

小明點點頭,誓言般地說:"好的爸,我一定會改正的。從現在開始,我會主動多關心你們,也會盡量抽出時間多陪陪你們。"

從那以後,小明確實比以前主動多了。他經常約我們一起用餐,聊聊天。有時還會特意買些補品回來,噓寒問暖。漸漸地,我們之間的隔閡也消除了。

一年後,小紅的100萬元存款終於攢夠了。在孩子們的幫助下,我們在城郊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小房子,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沒關係爸,以後我們都退休了,就搬到這裡和你們住。到時候我們五口人一起,就不會覺得小了。"小明笑着說。

我點點頭,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從此以後,我們不用再東拼西湊,也不用再受別人的冷落,終於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晚年生活了。

我期盼有一天,當子女們都忙於工作、忙於自己的家庭的時候,我和妻子也不會感到孤單。因爲我們有彼此就足夠了,有了這份親情,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