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府大輕軌專案報告 議員點出3問題

新竹市政府交通處12日在議會作專案報告,希望取得議會支持,不過,仍有多位議員對輕軌如何能真正紓解竹市交通存疑。(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市大新竹輕軌建設已獲交通部同意備查,市府交通處12日在議會作專案報告,希望取得議會支持,不過,仍有多位議員對輕軌如何能真正紓解竹市交通存疑,另還有如何吸引上班族搭乘意願、興建期的交通黑暗期有何配套等都是議員所關心的。

市議員劉崇顯表示,雙鐵往返的乘客目前相當多,依輕軌設計單趟約40分鐘,高鐵至臺鐵區間單趟則要38分鐘左右,但目前六家線營運時間只要19分鐘,輕軌的單趟時間是否能縮短至六家線的19分鐘,纔有搭乘吸引力。

張祖琰表示,市民確實期待輕軌來解決竹科上班的交通問題,但該區塞車最嚴重的關埔地區、慈雲路並無站點,因此輕軌對該區似乎並無效用,若要吸引園區上班族搭乘,沿線必須多深入設置站點,但目前輕軌紅線在園區只有科管局與實驗中學兩站,對竹科上班族無實質幫助,即使採用接駁車,也大大降低便利性,建議要再檢討站點位置與路線,以提高搭乘意願。

田雅芳說,到底輕軌能夠真正改善竹市交通問題嗎?因爲高峰路、高翠路、南大路、明湖路每逢上下班時間都大塞車,但輕軌路線都沒規畫到這些路段,且站點都規畫在原本的停車場,未來勢必會衝擊到停車問題,也會影響搭乘意願。

廖子齊指出,市府目前的報告和說法都沒有針對輕軌如何改善既有交通問題的說明,這可能使輕軌淪爲爲建設而建設,未必真的解決新竹的交通問題,市府後續應提出相關評估與說明。另,興建期帶來的交通黑暗期,市府也沒有說明配套措施。

林彥甫則針對交通處預估輕軌未來日運量可達到12.5萬人次,質疑市府是否過於樂觀,市府應提出預估的憑據,不希望輕軌的營運未來成爲市府財庫的黑洞。

市府交通處長倪茂榮則迴應表示,臺鐵六家線在雙鐵行進確實單趟爲19分鐘,但它每小時只有2班車,真正要計算時需以行車旅行時間期望值來計算,所以應該是15分加19分爲34分鐘爲正確期望值,未來輕軌在尖峰期每5分鐘就有1班車,期望值在35分鐘左右,2者時間差只有2、3分鐘左右,目前還有多個轉乘方案還在討 論中。

而市府在規畫紅線時,也很希望把輕軌拉到關埔地區,但進去了沒出口出來,該區現有的交通、道路都已滿載,還沒建就會受到交通衝擊,目前是規畫以多元轉乘來因應。

因應園區內的輕軌交通另有橘線,路線從園區三路直接到力行路,接回實驗中學可轉乘紅線,如此環線就包含了園區1、2、3期及寶山地區新廠都可滿足。此環狀線總長14公里,經費是458億,其中106億是用地費,地方只要負擔110餘億,以新竹市的財政是可以負擔的。

而針對施工期的交通替代方案,也是市府最關心的,因此要有可行性評估,包括六都都已有經驗,市府可就地取經。

運量的預估問題,由於新竹是雙北的衛星城市,新竹人的旅行搭車的形態與北部是相類似的,依新竹各項指標參數,套入雙北既有的模型,而模擬推估出未來的運量,這都有1個很合理的推估表,並不是隨意參考其它縣市或推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