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修5座百年鐵砲 見證竹塹城軍事發展

新竹市政府近日特別進行古砲修復工程。(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新竹公園內存放5座百年鐵砲,市府考量古砲經風吹日曬雨淋出現鏽蝕現象,近日進行古砲修復工程,有民衆見狀打趣,是因共軍擾臺要提升戰力,一槍一砲都要兼負捍衛臺灣之責?市府則表示,只是爲修復並展示,讓更多民衆認識並親近新竹市珍貴文化資產。

市長高虹安指出,新竹公園建成於1916年,公園內存放有2座清制與3座英制前膛鑄鐵砲,5座古砲皆逾百年曆史,因清代軍事史發展進程且臺灣現存福州砲數量稀少,極具軍事研究價值,5座鐵砲於2017年指定爲竹市一般古物,是新竹公園裡珍貴的文化資產。

其中1座古砲有陽鑄銘文,爲180年前、清道光22年(1842年)所鑄,爲臺灣唯一現存於鴉片戰爭期間鑄造的火砲,頗具歷史價值與教育意義。

文化局長錢康明說明,5座古砲可謂見證過去竹塹城軍事發展情形,爲清代加強海防重要的軍事物證,呈現清代火砲發展不同面貌。其中「清道光22年前堂鑄鐵砲」、「英制布倫菲爾式前膛鑄鐵砲」爲福州生產的火砲,在臺灣現存數量不多,相當珍貴。

因古砲經風吹日曬雨淋,砲體表面及砲膛內部均出現鏽蝕現象,甚至鑄鐵表層已完全剝落,嚴重影響砲體結構,爲了延續古砲生命週期,去年10月獲文資局覈定補助保存修復計劃總經費315萬元、中央補助220.5萬,委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修復。

文化局補充,古砲維護過程需評估現狀,再針對損壞情形除鏽、脫氯、鈍化、加固封護,進而有效達到減緩古砲持續鏽蝕損壞,整體修復作業預計今年10月完成,並復位新竹公園內原址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