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福海宮因航空城暫遷蘆竹 安座大典信衆參拜不捨

桃園市大園區擁有百年曆史的竹圍福海宮因航空城計劃搬遷,今舉辦安座大典,許多信衆前來參拜。(蔡明亙攝)

竹圍福海宮在濱海路一段搭建臨時紅壇,日後將配合計劃搬遷至原海軍基地。(蔡明亙攝)

福海宮有600尊神尊,廟方與信衆以徒步遶境方式恭請神尊至臨時紅壇。(菜明亙攝)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福海宮供奉主神輔信王公,爲在地重要信仰中心,以「飛輦轎、過金火」儀式聞名,是桃園無形文化資產。爲配合航空城區段徵收,福海宮暫移至蘆竹區濱海路旁建地,今舉辦安座大典,各地信衆前來上香,對從小拜到大的廟宇搬遷,心中充滿不捨感觸。

竹圍福海宮5月29日聚集超過1000名信衆,以徒步遶境方式,將廟內600尊神尊恭請至位於蘆竹海湖裡的臨時紅壇,今舉辦安座大典,桃園市長鄭文燦、福海宮主委廖德發等人帶領參拜,今陸續也有來自各地的信衆、附近廟宇團隊和地方民代到此參拜。

廖德髮指出,輔信王公守護大園沿海地區將近170年,爲配合航空城政策搬遷,暫時移置濱海路上的臨時紅壇,也算是感恩之旅,聚集信衆感謝輔信王公多年庇佑,預計會在此待6至8年,等待海軍基地區域整地、新廟建成後,會再搬遷到新址。

經常關注桃園民俗信仰議題的林姓信衆表示,雖居住在桃園區,但從小就會專程去大園福海宮參拜,聽聞搬遷事宜後非常反對,感到難過不解,不過參考許多歷史資料,發現其實很多廟宇都經過數度遷址,才逐漸放下沉重心情。

談及在福海宮的回憶,總幹事楊智賢說,他從小就在福海宮擦桌掃地,一家三代都這服務,如今安座大典告一段落,心中也有深深感觸,每天回家經過原址,仍會忍不住回頭望。不過他也強調,爲信衆服務是他的使命,福海宮從主廟遷至臨時紅壇,是跟隨輔信王公的指示,對於不同的看法他也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