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APUS李濤:不創造利潤的企業都是耍流氓

在7月15日第四屆本站未來科技峰會召開前夕,本站科技推出十大科技“新獨角獸”系列訪談,這些最近兩年迅速晉升爲10億美元估值的明星創業公司有着怎樣的商業特質和時代烙印?這個系列報道將帶來他們的故事。“新獨角獸”系列訪談的第七期,推出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

本站科技-新獨角獸系列採訪之APUS李濤(來源:本站科技頻道)

文/本站科技 彭麗慧

精彩觀點:

1、目前處於系統和工具類產品出海的窗口期,內容服務型產品的出海窗口剛打開,交易類產品的出海會在2019、2020年後打開。

2、現在出海產品做流量入口賺錢太容易,但下一個時代必然會到來,出海賺錢模式三年內必然會發生變化。如果不能提前佈局並準備,最好的時候就是最壞時候的開始。

3.不賺錢、不創造利潤的企業都是耍流氓。企業的最大訴求是盈利,並滿足用戶價值,創造社會價值,做到這三點,才能真正構建健康的商業模式,從而實現可持續盈利。

7月2日,APUS成立三週年。

根據對外發布的數字,APUS的用戶達到10億,,在全球200多個國家,300人團隊,2016年收入1億美元。兩年前,成立一年Apus已經估值超10億美元。

三年前的2014年,o2o正火。

APUS創始人李濤當時分析全球互聯網趨勢,將其分爲三個階段:1、1998-2006年,全球互聯網最發達的市場是美國,中國互聯網基本上是海外互聯網的代理或者拷貝版本;2、2006-2014年,中國市場開始興起,中國互聯網本土企業快速崛起,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3、2014年後,中美之外的新興市場興起。2014年上半年結束時,中國互聯網呈現了兩個方向:“O2O和出海”。

時任360副總裁的的李濤,看到海外市場的空白,果斷放棄了700萬美元的股票,投入出海業務中,創立Apus。三年來,很多同期成立的O2O創業項目灰飛煙滅,而APUS成爲中國最大出海企業之一。

曾經作爲360高管的李濤作風強悍,打法兇狠,外號“推土機”。而作爲APUS掌舵人的李濤則自稱“非常謹慎保守型”,謀定而後動,但對於已經判斷清楚的戰略毫不猶豫all in。

三年收割全球10億用戶

當國內創業者們還在移動互聯網的紅海里廝殺,爭奪流量時,APUS已在海外悄無聲息完成圈地運動。

據APUS提供的官方數據,上線一週,APUS獲得100萬用戶;1個月,用戶數量達1000萬;6個月,用戶達到1億。截止目前,APUS的用戶已超過10億。

這個國內低調的企業爲何能在海外快速崛起,收割10億用戶?

李濤把三年的創業過程總結爲三個戰略一個戰術。

首先,判斷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全球70億人口中,李濤判斷將有60億人會上網,而在2014年底,上網人數已達25億,也意味着還有35億的市場空白。“這些未上網用戶不會從PC端接入互聯網然後再是手機,而是跨越式地發展,通過手機直接接進互聯網。”這些35億未上網用戶存在於中美之外的全球市場.

其次,當市場有存量且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後,要積極獲取足夠多的資本。2014年6月,剛成立的APUS就獲得北極光創投和紅點投資1億人民幣的A輪投資,2015年1月,APUS又獲得成爲資本、SIG創投基金和啓明創投共同投資的B輪1億美金投資,A輪的北極光創投和紅點投資跟進,成立不夠一年,APUS估值達到15億美金。“我們比別人更早看到市場的節奏,並更早拿到了足夠多的錢,然後去打市場。”

再次,產品恰逢其時。 當時,安卓用戶有卡、慢、體驗差的痛點,APUS System作爲一個輕量級的操作系統,用戶下載後,能一鍵訪問他最常用的APP,這對首次上網的用戶很方便,不需要再下載其他APP.

關於具體的海外拓展的戰術,李濤認爲,在海外推廣的過程中,和傳統行業出海在各國家區域建立分支機構的模式不同,APUS的早期市場擴張充分利用互聯網公司的線上的平臺資源和傳播特性,即利用全球化的網絡實施市場擴張。

APUS作爲產品被放在Google play等全球的應用市場上提供給用戶下載, APUS對於分發平臺的選擇,除集中優勢選在Google Play平臺上的推廣,亦不忽略其他有區域屬性的產品推廣平臺,如Amazon等,並通過Google、MSN、Yandex、Yahoo等搜索引擎向全球的用戶推薦,並通過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形成了用戶口碑。

對於爲什麼APUS上線一週便獲得100萬用戶,一個月便獲得1000萬用戶,李濤對開玩笑的說,他也不知道爲什麼,也許是時間點(Timing)很重要,用戶真的很需要這款產品。

不賺錢、不創造利潤的企業都是耍流氓

“所有不賺錢、不創造利潤的企業都是耍流氓,企業的最大訴求是盈利,並滿足用戶價值,創造社會價值,唯有做到這三點的企業,才能真正構建健康的商業模式,從而實現可持續盈利”,而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APUS在有足夠的用戶量後,李濤開始考慮APUS的商業化問題。

“2016年營收1億美金左右,這對我們龐大的用戶量來說,空間還很大。”

商業化方面, APUS目前的主要收入模式爲廣告,這被李濤認爲是最快的變現方式,同時也是最快的驗證商業模型的一種方式。

在廣告業務上,APUS基於大數據平臺來構建程序化的智能推薦系統。APUS通過大數據平臺,對用戶進行“用戶畫像”,實現精準投放。而且在這個過程中APUS大數據平臺也會對用戶的所有消費行爲進行數據分析,精準地知道用戶的需求是什麼,從而更精準地給用戶推薦更多的服務。

例如,Uber從二季度開始大規模擴張南美的市場,APUS利用自身的大數據平臺對於用戶進行完整的一個用戶畫像,來判斷是否是Uber的用戶,如果是,APUS通過搜索,瀏覽器, APUS Know, APUS Discovery上面一些功能把Uber的廣告精準地推薦給用戶,然後用戶就可以直接使用Uber的產品和服務。

廣告業務外,APUS針對不同市場國家的需求,開始在電商,遊戲,以及包括未來的一些內容和金融服務方面進行商業化嘗試和探索。李濤預測,未來預計有不錯的商業回報,在新興市場國家,如東南亞,電商和遊戲的聯運會比廣告接入的利潤回報更高。。

互聯網出海的下半場,剛剛開始

“中國互聯網企業超過90%以上都在看中國市場,沒有多少人在談出海的事情,但現在我認爲還是下半場剛要開始。”李濤把中國互聯網出海定義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4年-2017年,爲流量入口模型,是系統或工具類產品出海的窗口期。這類模型主要以流量或流量入口類的產品爲主,比如說操作系統,工具類的軟件等等。

第二個階段是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是內容服務型階段,包括閱讀、新聞、音樂、視頻、遊戲等,將迎來內容類產品的高峰。

第三個階段爲2019、2020以後,爲商業經營型的窗口期,包括電商、互聯網金融等商業服務性內容將會高速發展。

李濤認爲,“今天只能說正處於系統工具類產品出海的窗口期,但內容服務型產品出海的窗口已經打開,比如很多新聞、視頻、直播類的產品已經出海,但像電商、支付這類產品要再晚兩年”,原因是此類產品與其所涉及的傳統的經濟有很大的關係,而當前大量新興市場國家的基礎設施還遠支撐不了此類產業的發展,市場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尚在培育期。

轉型:從工具到大數據

APUS的產品在設計時,強化了平臺和工具類的屬性,而沒有強化內容類、社交類的屬性。”all in one一直是APUS的“利劍”,通過把搜索、瀏覽器、應用市場、遊戲中心、新聞聚合、launcher等功能聚合在一個產品上,一站式的解決用戶直接接入到互聯網裡面所有的需求和服務。

APUS在短時間內擴張到10億用戶後,李濤從2017年開始提出平臺戰略。

“一個產品只要擁有足夠大的用戶量,就可以成爲一個平臺。”李濤認爲平臺從來都不是天然產生的,想要就能擁有的,有足夠多的用戶是形成平臺的關鍵。

平臺戰略的本質是把APUS當成一個接觸到用戶的平臺,平臺上所有的內容和服務不是APUS來做,而通過deeplink的技術,把打車、遊戲、電商、視頻、新聞等內容接到APUS平臺上,內容和服務提供商通過APUS的平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用戶。反過來APUS也通過服務商提供的內容能服務APUS的用戶。

在此過程中,APUS大數據平臺會對用戶的所有消費行爲進行分析,形成精準畫像,通過人工智能的推薦引擎來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而能否真正成爲一個大數據公司,李濤認爲覺得取決於三個方面,第一是用戶量夠不夠大,即數字資產的數量有多大。第二是數字資產的數據維度有多少,即每一個用戶的用戶畫像或者能夠拿到的數據維度有多少。第三個是推薦引擎是否強大,因爲推薦引擎的強大直接決定了商業化變現的效果是不是夠強,即是否能夠分析出來這個用戶想要什麼,能否夠給用戶進行更加精準的推薦。

“從2016年的下半年到2017年現在一年的時間,我們最主要的戰略其實已經從原來的工具類的戰略轉到了平臺,從平臺類戰略轉到了大數據。”李濤對本站科技表示。

在賺錢最容易時轉型

“打江山容易,經營好這個江山非常難”,愛讀史書的李濤更深知這個道理,“你圈進來10億用戶是容易的,但是怎麼滿足好這10億用戶的需求,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讓他留在你的平臺上,這個實際上是有挑戰性的,”李濤認爲是要做成一個真正的生態服務的平臺,關鍵是人才,保持戰略的領先和優秀人才的儲備,即能否引進更多的基於服務思維、服務基因的人才,能否把現有的人才轉變成擁有服務基因的人。

此外,中國企業的出海從工具平臺型轉型到內容服務的時刻將要到來。李濤認爲現在做流量入口賺錢太容易,也就意味着很難考慮未來,但問題是,下一個時代是必然會到來的,如果企業不能提前做好準備,去改變,那最好的時候可能就變成最壞的時候了。李濤認爲的出海賺錢模式改變在未來的三年之內就會發生。

從2014年看到了海外市場空白後,李濤選擇從360離職創業,“等到很多人2016年都跳進來做出海時,發現很難了。創業死掉的公司太多太多了,取決於有沒有未雨綢繆做好了準備。李濤認爲創業團隊能不能居安思危,能不能在賺錢最容易的時候想到三年之後怎麼辦,並提前佈局和轉型是關鍵。

而他最大的擔心是,Apus大部分的員工能否意識到這點,在賺錢最容易時,進行轉變自己,並堅決和公司一起轉型。

以下爲本站科技與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訪談主要內容:

利用全球化網絡快速圈地,搶佔市場先機

本站科技:近三年APUS經歷了哪些的關鍵的節點?

李濤:第一個節點就是我們2014年7月份創辦,那時,人財物幾件事情都要搞定,找到錢把團隊拉起來,把產品做出來,要把產品發佈出去,看一看市場的反映是不是如一開始所構思或者是設想一樣。這是第一個關鍵的節點。

第二個關鍵節點是在2015年1月份B輪融資時,核心其實很簡單,要拿到錢在海外快速圈地。

快速圈地有兩個關鍵策略,一是拿到錢以後就快速圈地,二是不跟任何人纏鬥。那個時候我們已經開始有一些潛在的競爭對手,比如說獵豹,和獵豹的官司只是我們在一路快速地奔襲的過程中的一個插曲,那件事情驗證了我們的戰略是正確的。不在任何這種纏鬥中花費任何精力和時間,快速地跳過往前跑。在一個龐大的空白市場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速地圈地,把市場給做大。

你能不能成爲一家偉大的企業,能不能夠擁有數億甚至十億以上的用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市場早期你的地圈得有多大。回過頭來看今天的BAT,其實都是在市場早期的時候快速的圈地,而不是說忙着跟人家去打仗或者去PK。

第三個節點在2016年一季度,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商業化,證明自己賺錢和盈利的能力。我一直堅定地這麼認爲,所有不賺錢、不創造利潤的企業其實創業都是耍流氓。你也可以說我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我認爲雖然融資可以代表市場對你某種意義上的認可,但本質上企業的價值是你爲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

第四節點就是今年,Apus要轉型爲大數據公司。

本站科技:以什麼樣的手段來在海外市場快速圈地呢?

李濤:本質上圈地就是搶用戶,要評估和找到有機會做大的市場。我當時基本上有這麼一個判斷,在2014年底,中國互聯網大概有10億用戶在上網了,所以中國市場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市場,這也是爲什麼APUS從建立之初我們就要到海外去,因爲海外的市場還有着巨大的人口紅利,而對中國互聯網這個領域來說已經沒有人口紅利了。

我們從2015年開始快速地圈地,有幾個指標,

第一,判斷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市場有沒有那麼大,全球有70億人口,我判斷大概有60億人會上網,那麼到2014年底時,有25億人在上網,也就是說這個市場還有35億的空白。

第二個當這個市場有存量,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後。你要有足夠多的資本,所以我們比別人更早看到了整個市場的節奏以後,我們更早拿到了足夠多的錢投放到這個市場上。

第三個產品正好能夠是符合當下市場所需要的,就是我們經常講的產品的timing問題。APUS System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輕量級的操作系統,是all–in-one的系統,即把用戶在剛剛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所有的需求都給滿足了,比如說launcher、瀏覽器、search、新聞等這些基本的功能提供給了用戶。

第四,用全球化的網絡。在戰術上你一定要想清楚,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做?那APUS的戰術就是通過全球的網絡在全球來進行擴張,而不是非常重的派人去各個國家建分支。今天做互聯網的國際化已經跟做傳統經濟的國際化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傳統企業其實是不成功的,因爲都太重資產,另外,在當地錢要到位、人要到位,而且你要僱傭大量當地的人,你又要從中國派去大量的管理人員,這種跨國的管理,文化、法律、政治、經濟背景完全不一樣,所以他的管理成本非常之高。

本站科技:如何利用全球化的網絡?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

李濤: Google play在全球有非常多的用戶,那麼你的產品就應該放在Google play上,讓所有人能下載,那如果做得更好,你也可以讓谷歌來做推薦,APUS的產品出來,都會受到谷歌的推薦。

比如說亞馬遜AWS已經建成了全球化的IDC網絡,在五年到八年前,我們在國內做互聯網要到處去建機房、IDC,搞CDN等等,這方面的成本非常高。但在今天,你可以直接利用亞馬遜在全球已經布好的AWS亞馬遜的雲服務。所以從本質上來說,產品的品牌、口碑、到達用戶的路徑實際上是通過Facebook、Twitter這樣的全球社交網絡、社交化的媒體來進行傳播並且到達的。那我們的產品放在Google play這樣的全球應用下載市場上,然後提供給用戶下載的,並且通過Google、MSN、Yandex、Yahoo的這樣的搜索引擎向全球的用戶推薦。我們的雲、整個服務都構架在像AWS雲這樣的全球化的網絡和平臺上,然後來提供服務。

所以,當你的企業準備做全球化、做互聯網的全球化的時候,首先你就得讓自己的企業成爲一個雲上的企業,就得讓自己的企業能夠在通過全球化的網絡來進行傳播。

轉型:從工具類產品到大數據產品

本站科技:有觀點認爲,您和Apus團隊的產品基因少些,但營銷的基因多一些,那麼產品上怎麼把產品價值做好呢?

李濤:首先這個觀點不對的,確切地說,我們在工具類的產品或平臺類的產品基因多,APUS在產品一推出來的時候,產品的設計強化了平臺和工具類的屬性,而沒有強化內容類、社交類的屬性,我們就是allin one的把搜索、瀏覽器、應用市場、遊戲中心、新聞聚合、launcher這些功能聚合在一個產品上,在一個系統裡邊提供給用戶,你會發現用這樣的一個功能直接一站式的解決用戶直接介入到互聯網裡面所有的需求和服務。

但是比如說像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超過10億的用戶的時候,他自然就成爲了一個平臺,平臺從來都不是天然產生的,平臺從來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實際上說白了一個產品沒有足夠大的用戶,就根本談不上平臺,不管你是怎麼設計的。

反過來一個產品只要你有足夠大的用戶量,你就一定可以成爲一個平臺,那就多元發展或多項發展就行了。APUS在短時間內擴張到10億用戶後,我們從2017年開始就提出平臺戰略。我們2017年最主要的兩個核心戰略;大數據戰略,平臺戰略。

本站科技:平臺戰略、大數據戰略具體指的是什麼?

李濤:平臺戰略的本質就是我們把APUS當成一個能夠接觸到用戶的一個平臺,上面所有的內容和所有的服務不是APUS來做,我們通過deeplink的方式,比如說把打車遊戲電商,視頻,新聞這些內容都接到APUS的平臺上,這些內容的服務提供商通過APUS的平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用戶。反過來APUS也通過他們提供的內容能服務我們的用戶,讓用戶的體驗變得更好,這是我們在平臺開放策略的一個基本思想。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APUS大數據平臺也會對用戶的所有消費行爲進行一個分析,通過這些大數據,我們也可以精準地知道用戶的需求是什麼,從而能夠更精準地給用戶推薦更多的服務。所以我們整個team到目前爲止,可能最強的基因主要還是在工具類和平臺類的產品上。

本站科技:APUS現在已經積累10億用戶,那未來會基於大數據做什麼?

李濤:第一個我們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平臺,用deeplink的技術把所有的服務先接進來,然後用這些服務去推薦,因爲我們有自己的推薦引擎,我們會把這些服務都通過我們的引擎推薦給用戶,從而來滿足用戶,比如說我們發現你是一個金融的用戶以及你對金融的喜好是什麼,風險的偏好程度是什麼,我們也會給你推薦不同的金融產品。甚至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些數據來對不同的用戶來做相應徵信的這種判斷,然後能夠幫很多金融平臺拿到更準確的用戶,從而能夠把他們的產品推薦給用戶。我們爲不同的服務來定製不同的推薦引擎,來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

踩過所有的坑

本站科技:APUS在出海三年遇見到哪些坑?

李濤:基本上我們應該踩了所有的坑吧,比如說成本問題。在全球化進行推廣,一定要花錢去推廣和做傳播,那麼在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區域怎麼去投放廣告、做推廣,這些實際上是要花心思的。要花很高的成本才能驗證出來。我們剛開始拓展海外市場是不知道怎麼投放廣告,全世界一刀切,用一個價錢推全世界。後來你發現印度的有印度的價格,美國有美國的價格,印度的價格便宜,美國的價格貴,這是第二個層次的認識。第三個層次的認識你會發現美國雖然價錢貴,但利潤絕對值很高,印度的利潤絕對值很低。到第四個層次你又發現美國雖然利潤的絕對值很高,利潤率很低,印度雖然利潤的絕對值很低,但利潤率很高。所以你會發現基本上每經歷一個階段,只有一層一層的踩下去,才能一路把坑踩過去。

本站科技:接下來會重點開拓哪個區域?

李濤:新興市場國家會是我們的重點,新興市場國家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佔領市場、教育市場、培養市場,是未來會產生巨大回報和收穫的市場。但同時我們企業還要生存,還需要有相應的商業回報,我們就必須要選擇有很好的商業回報的市場,而歐美一些國家的利潤率、利潤值還是蠻高的,所以這個市場我們也會做。APUS在市場上平均每年新增用戶的規模大概在4億左右,所以一定會覆蓋到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市場。

本站科技: APUS在海外的競爭對手是誰?

李濤:中國企業出海最大的競爭對手一定都是中國企業,但是本質上應該說這場戰爭基本上已經是結束了。評判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就是用戶量和收入、利潤,其實這個是很容易對比出來的。

[快問快答]環節:

本站科技:提到出海,您想到的三個關鍵詞是什麼?

李濤: APUS、30億人口、新增5億用戶

本站科技:您最恐懼(擔心)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李濤: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我們團隊的思維的轉變,賺錢太舒服時怎麼實現轉型和突破。

本站科技:終極理想是什麼?

李濤:能夠把APUS做成一個非常龐大的全球化互聯網平臺,通過我們平臺改變更多人的生活狀態,

本站科技:最佩服哪些企業家?

李濤:18年前對我影響最大的其實是柳傳志,在360期間,我比較欣賞任正非,現在比較佩服馬化騰。

本站科技:如果讓您推薦一本書,您會推薦哪本?

李濤:南渡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