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鐵軍:人工智能或可與工業革命、電力革命相提並論

“人工智能不斷髮展進步,也許會挫傷人類萬物之靈長的驕傲。”9月份,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報告廳開啓了一場“人工智能最新進展與未來展望”的大課堂,主講人正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簡稱“智源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

今年以來,隨着ChatGPT(OpenAI研發的一款聊天機器人程序)火熱,隱藏在背後的“大模型”正走進人們的視野。實際上,早在2018年,北京智源研究院就已成立,是人工智能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也是國內最早從事大模型研究的機構之一。

黃鐵軍研究人工智能超過30年,擅長視覺信息處理與類腦智能,2021年智源研究院就已經提出大模型時代即將要到來。近日,黃鐵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大模型是一個時代方向,目前處於人工智能發展里程碑式的節點。

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是人工智能時代不能避談的問題。黃鐵軍認爲,沒有數據就沒有智能,數據是源頭,用好數據、管好數據,人工智能才能健康發展。

大模型的智能水平主要取決於數據規模、豐富程度。黃鐵軍表示,人工智能或可以與工業革命、電力革命相提並論,工業革命替代人的體力,這次是替代人的智力,“要把大模型產業看成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圖/受訪者供圖

談“智源”

大模型纔剛剛開始,將來智力服務就像電力服務一樣隨處可得

貝殼財經:當時是基於哪些因素及判斷成立了智源研究院?

黃鐵軍:2018年,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辦法,人工智能是北京市關注的最重要方向之一,智源研究院定位爲人工智能領域新型研發機構,是北京最早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我們密切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基於對未來產業的判斷,2019年決定集中主要精力資源做大模型方向,當時還沒有“大模型”這個詞。

貝殼財經:智源研究院在2021年3月和6月分別發佈了大模型悟道1.0、悟道2.0,爲何到2023年6月才發佈悟道3.0?

黃鐵軍:這是從“大煉模型”向“煉大模型”的轉換階段,隨着模型規模擴大,智能能力會越來越強。我們繼續往前演進,在研究策略上也有一些變化,大模型訓練需要大量算力和海量數據,需要大額投入。對於科研機構來說,不可能無限制擴大資源投入,需要回歸科研機構的研發定位,在算法創新方面深耕;而在算力和數據方面擴大規模,是產業所擅長。

我們調整建立一套大模型技術開源體系,以促進大模型研究與產業協同創新,這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所以,2021年6月,我們正式向“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提出組織一個大模型項目體系。這就是2023年正式啓動的“1+X+Y”旗艦項目羣,其中智源研究院牽頭平臺項目。

貝殼財經:悟道3.0發佈後反饋如何?

黃鐵軍:我們完全開源,毫無保留,和產學研一起創新迭代版本,發佈後引發了很大反響。現在大模型熱,發展也很快,大家感覺是白熱化競爭狀態,其實我們的心態要冷靜或者穩定得多,大模型纔剛剛開始。

將來的智力服務就像電力服務一樣,隨處可得、價廉物美,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都是這樣的獲取方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是背後的一個技術而已。雖然電力發展一個多世紀,已經很普及,但發電、配電、輸電技術研究工作一直在迭代發展,至今還在進行。

貝殼財經:2021年智源研究院就已經提出大模型時代即將要到來,直到2023年初通用大模型才從國外火到國內,進入公衆視野。如果悟道3.0搶先發,是不是影響更大?

黃鐵軍:要說沒有遺憾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但總體來說,我們認爲這是一個時代方向,不是一年兩年就蓋棺定論的事,而是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技術迭代和演進發展。此外,也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要訓練更大的模型,就得投入更大的算力和數據,這也不是一個機構的體量所能承受的。

貝殼財經:目前對公衆開放的大模型產品,哪些有超出悟道3.0?

黃鐵軍:大模型需要通過用戶迭代,也是海量用戶不斷提升改進產品和服務的必要過程。比如,第一代搜索引擎並不夠好,隨着用戶量上升,搜索準確度會越來越高。大模型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回答,哪些回答是用戶最喜歡的,同樣與大量用戶迭代有關。

不同於產品類模型,悟道是技術示範模型,目的是驗證模型訓練技術水平,推進技術開源迭代發展。大模型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事,誰能做的更好、最好我們都很高興。

談現狀

大模型產品向公衆開放是人工智能發展里程碑式的節點

貝殼財經:8月31日北京首批5家大模型產品已經面向公衆開放,開啓了大模型產品應用的熱潮。對此,如何評價國內大模型產品的發展現狀?

黃鐵軍:這是人工智能發展里程碑式的節點,一系列大模型上線後,也進入廣泛應用推廣的發展新階段,更好地服務於廣大用戶。

貝殼財經:你曾提到全世界只需要三個大模型生態,需要具備哪些特質,目前哪些大模型具備基礎?

黃鐵軍:大模型生態具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大模型技術體系,二是大模型運營商。生態超過三個可能性很小。比如,移動互聯網主要倆生態,iOS和安卓。通過大模型給大量用戶提供智力服務的運營商屈指可數,類似國家電網或電信運營商,中國市場可能兩三個。

大模型提供智能智力服務,智力服務有高低。高就意味着訓練數據需要足夠多,爭取全量數據,需要實時獲取數據,全球產生新數據要即時吸收到模型中,7×24小時訓練和服務,這需要巨大投入和運營能力才能做到,目前還沒有哪傢俱備大模型運營商能力,這比國家電網還要複雜。因此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競爭問題,需要整體規劃設計。

貝殼財經:業內認爲大模型讓人們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如何理解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關係,通用人工智能真的有望實現嗎?

黃鐵軍:現在是從專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大模型是實現通用性人工智能最主要的技術路線,還有其他技術也在發展,目前來看效果展現出來了。人工智能正在往通用方向發展。

但是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一個要命的事,AGI的嚴格定義是完全超越人類的智能。我們要不要去實現?應不應該把它當成一個目標去做?都值得討論。全社會要從重大風險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能僅僅把它當成更先進技術去追求。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AGI風險是全人類從未遇到的巨大風險挑戰,意味着人類要把世界的控制權交出去,人類根本沒做好準備,現在卻成了個人和企業競相追逐的夢想,必須高度警惕。

談爭議

大模型達到人腦級別的涌現2045年左右是臨界點

貝殼財經: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是面對人工智能大潮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在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算法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有哪些建議?

黃鐵軍:應該說沒有數據就沒有智能,所以數據是源頭,用好數據、管好數據,人工智能才能健康發展。這個過程中,隱私當然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必須高度重視。兩者之間如何管控?目前大家基本做法都是儘可能把隱私數據脫敏訓練大模型,但即便如此,也可能存在漏網之魚。如果出現這種問題,對於企業發展就是致命的,所以應該說再怎麼重視都是應該的。

貝殼財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最近也引發了一些版權爭議,尤其在圖片領域,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的版權保護,有哪些看法?

黃鐵軍:繪畫工作確實有一部分被替換了,但真正有創意不能被完全替代,原畫師還有存在價值。傳統版權法主要關注對作品的複製分發行爲。把不同要素組合創作出一個新作品,並不違反傳統版權法。

我是偏向應該鼓勵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和氣候後,探索創新模式上去回饋原創者,就像現在網絡小說作者也得到了不錯的回報,生態就形成了。鼓勵AIGC發展,同時支持更多原創,兩者不是簡單的對立關係,可以協同發展。

貝殼財經:人類還有哪些不能被替代?

黃鐵軍:目前大模型智力和人類智力有差別,它在某些方面強,但在一些方面不強。譬如人類通常說的靈感,做出原創的科學技術突破能力,以及人腦和神經系統信號的表達和處理機制還是獨特的。

大模型背後是人工神經網絡系統,靠海量數據得到一定的智力,優勢在於處理數據的規模和速度,畢竟人能獲取的數據量有限,大模型憑藉獨特優勢可以超出人的能力,有超越人類的可能。

貝殼財經:你曾提到,未來智能載體有望像生物大腦一樣涌現更強智能,需要多少年實現?對人類將有什麼影響?

黃鐵軍:大模型已經有涌現能力了,涌現是自然界一個普遍現象。當一個系統單元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相互作用,就會產生涌現的現象。人腦是這樣,大模型現在也類似,我十年前預測,人工智能系統逼近到人腦並實現類似的智力涌現,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2045年左右,能夠達到臨界點。

談展望

目前對人工智能風險的重視和投入還是不足

貝殼財經:有觀點認爲,AIGC的大模型產品是在海量的數據中“思考”並生成內容,能夠起到基礎的輔助作用,並不能給予突破性的創新服務。若AI提供讓靈長類動物感到有壓力的、一些更聰明的服務,需要多久?

黃鐵軍:大模型的智能水平主要取決於數據規模、豐富程度。大模型背後技術體系會不斷改進,相比之下更高質量、更大規模的數據,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目前大模型企業需要先活下來,滿足用戶服務,有一定收入,才能迭代往前發展,智力水平肯定會逐漸提高。

大家一定要把大模型看成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標誌,是全局性的大事,而不只是幾大大模型企業。就像電力時代,需要電器企業、發電機企業等各種不同角色共建。我想傳達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智力時代來了,大模型會像19世紀的電力革命一樣,後邊會有很多機會。

貝殼財經:你腦海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的“生活圖景”是何種景象?需要多少年可以落地應用?大模型創業還有可能出現哪些形態?

黃鐵軍:今天社會經濟的運行,人的智力是最核心的要素。未來一些人的智力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隨着替代比例越來越高,社會經濟運行效率就會越來越高。大家可能失業,但失業的人可能又會在新循環中找到新崗位,這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次大提升。效率提高之後,原來很多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人工智能或可以與工業革命、電力革命相提並論,如果只說第四次革命還是低估了它的影響。工業革命替代人的體力,這次是替代人的智力。往好的方面看,經濟社會會有一個重大紅利期,生活更便捷,物質、精神層面都得到了更好滿足。

與此同時,風險或者挑戰也更大了。簡單地說,越來越多的智力任務交給人工智能系統運行,而且是交給爲數不多的幾個智能系統,智力替代級別越來越高,人類主導權也越來越低,某種意義上人的智力在不斷退後,最終是交出控制權的風險越來越大。

貝殼財經:對大模型的未來世界有什麼展望?人類與AI的關係會走向何方?

黃鐵軍:大模型的社會關注度這麼高,投入這麼多,肯定會高速發展,發展速度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經濟社會效益也會快速增長,這是樂觀的一面。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關係越來越密切,人越來越多的智力活動被AI所替代,這是要保持警醒的另一面。

我們當然希望人類長期更好地發展下去,不被AI所顛覆,探索出人機智能結合良性發展的道路。不過,人工智能發展水平提高的越來越快,潛在風險越來越大,目前對風險的重視和投入還是不足。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張冰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