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鋼琴家黃家正的音樂路 彈琴如醫師懸壺濟世

金馬獎紀錄片《KJ音樂人生》裡的主角、小小天才鋼琴家黃家正,現已是翩翩少年,近期他以私人行程低調來臺。(範揚光攝)

香港鋼琴家黃家正認爲,專注投入彈琴,能發揮影響力。(範揚光攝)

「醫生能對世人有助益,我認爲彈琴也可以。」曾經紅極一時的金馬獎紀錄片《KJ音樂人生》裡的主角、小小天才鋼琴家黃家正,現已是翩翩少年,近期他以私人行程低調來臺,爲今年秋天在臺灣的音樂會暖身,也多多瞭解臺灣文化。

在訪談與訪談的中途休息時間,黃家正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買了綠茶和三角飯糰,非常臺灣人的飲食組合,他拿在手上感覺新鮮,「這綠茶應該只有臺灣有賣吧。」說完他詢問能不能邊訪談邊吃,彈琴的雙手,拆開三角飯糰包裝時,並不如臺灣人般熟練,但他對眼前小事展露了巨大的好奇心,就像當年紀錄片裡那個小小黃家正一樣,對世界萬物發出思考。

若對紀錄片還有印象的觀衆,會對當時小小年紀的他,在鏡頭前揉眼睛、流淚詢問「爲什麼這世界最初會有人?」的段落印象深刻,如今,他說他的問題仍未解,但既然活着,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活得值得、活得有意義,做一些對別人有影響力的事,好比說彈琴。

香港鋼琴家黃家正表示,面對比較和競爭,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誰。(範揚光攝)

黃家正表示,假如沒有學音樂,或許會和他的父親一樣,當一名醫師,「我曾經問自己,應不應該繼續走音樂的路?我需要當音樂家嗎?有什麼職業是不用像我這樣需要一直問自己?我認爲當醫生就不需要一直這樣問,因爲那是一份每天都在救別人生命的工作。」

黃家正最終領悟,對他而言,最好的事情仍是彈琴,「不要小看一個瘋狂的人、瘋狂地彈琴。專注投入某事,就是一件有很大影響力的事。例如人爲什麼需要參加游泳比賽?但如果參加的是奧林匹克比賽,就很不同,在比賽的過程,就能鼓舞人心,發揮影響力。」領悟這件事之後,黃家正自此不曾再懷疑是否該走音樂的路。

黃家正出生於1990年香港,自幼習琴,鋼琴師承名師羅乃新及郭嘉特,以天才鋼琴兒童的形象廣爲人知。11歲時受邀到捷克演出並錄製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畢業於印第安納大學傑考伯斯音樂學院,曾於美國洛杉磯國際鋼琴大賽獲特別獎,並在紐約青年演奏藝術家遴選躋身最後階段。2018年於阿拉斯加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選爲總冠軍及最佳室內樂演出。2019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Maria Canals大賽獲獎。

曾和黃家正同時期於印第安納大學就讀的BBC威爾士交響樂團單簧管客座首席陳宜君表示,雖然她和黃家正不認識,但對他印象深刻,「他在學校裡,是非常有才華的風雲人物,他對鋼琴的色彩與技巧掌握,比同齡人成熟許多。」

成名得早,黃家正很早就對音樂之路很有領悟,一切都是持久戰,「走音樂的路不是完成音樂學歷就好,讀完音樂系不會是音樂家,真正的開始是從你畢業的那一刻起,接下來要做的事,能不能持續下去。」

面對音樂世界殘酷舞臺的競爭,黃家正也很有想法,「音樂這件事,有很多不可逃避的比較,和自己的同學、外面的人、以前的音樂大師等,都會有比較,最難的問題在於知不知道自己是誰,怎麼談論音樂,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

然而,除了知道自己是誰,還得學會如何聆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聽那些好的、壞的意見,黃家正也學習反芻和沉澱,找到理解他人與自己之間的平衡感。

「我覺得我和我父親是同一個人。」音樂路上,需要面對外界、他人與自己,黃家正還有一個對他影響力十足的人物,他的父親。黃家正表示,父親對他十分嚴格,「我爸爸是用他自己的方法,對待一個有音樂才華的『我』,他有他的要求,他的世界觀就在這個要求裡面放大了;我是認同他的,我對自己的要求和目標,也和他一樣。」

「但沒有人是完美的。」確實,即使對自己要求再嚴格,人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美,黃家正說,在人工智慧年代,未來的人若要分辨人類音樂家和機器人音樂家的不同,在於人類音樂家無法演奏一曲完美的舒伯特或巴哈,「正是因爲不完美,纔是音樂的本質;音樂家的角色,並不是創作一個完美的本質。」

「可能我比較守舊,我的思考不傳統,但作法很傳統,如果我小時候是看各種影音平臺串流長大,可能現在的我會有所不同。但現代的音樂家,創作力比較大,這世界需要彈不同類型音樂的音樂家,我是比較傳統的那一種。」

音樂之外,黃家正喜歡看世界新聞,喜歡看有很多對談的節目,不能做太多運動,皮膚過敏會受不了,也曾在對人生感到困惑時,兩度參與禁語的內觀冥想,領悟人生若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就能控制情緒。

黃家正還喜歡寫作,認爲寫作可以誠實面對自己,「寫字時,我可以檢視自己是否真正誠實,若是專欄寫作,我更加知道這是不是我最誠實的想法,我不是寫故事的人,而是藉由寫作知道自己夠不夠誠實。」

一如作家張愛玲對其短篇小說《傳奇》的自述:「書名則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遍人,在普遍人裡尋找傳奇。」黃家正也有類似的思考,他表示,「我的目標就是成爲一個傳奇,我沒有任何目標成爲最好的鋼琴家,而是成爲傳奇。」

成爲傳奇也需要相對代價,黃家正提及他的兄長黃家立與妹妹黃家瑤,他們都拉大提琴,黃家正也會和他們同臺演出,「當我的兄妹很困難,我是一個給別人壓力很大的人,跟我爸爸一樣,對人要求高,給人壓力大。讓他們感受到壓力大,這是我比較後悔的事。」

一家子從爸爸、哥哥、黃家正到妹妹,都是懂音樂的人,那媽媽呢?黃家正表示,他的母親從來不知道柴可夫斯基是哪國人,「我如果現在打給她,問她柴可夫斯基是不是俄國人?她一定會說不知道。因爲她從不在意這些古典音樂家,她只在意我的皮膚好不好,我的健康狀態如何。」說到這裡,黃家正放鬆地笑了。

黃家正近期在臺演出將於9月4日在高雄衛武營表演廳、9月10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10月1日於臺北國家演奏廳、10月7日在臺中晨露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