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渣打銀行陳燕燕:結算週期縮短是全球市場發展趨勢 證券服務自動化趨勢將延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科技正從更深層次影響着銀行業。近年來,全球及中國託管市場規模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隨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興起,託管服務也在向着智能化、定製化方向發展。在10月末舉辦的Sibos年會上,證券託管服務的新趨勢也吸引了許多討論。
近日,渣打銀行證券服務部全球產品主管陳燕燕(Tan Ying Ying)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渣打銀行在全球39個國家提供託管服務,埃及即將成爲渣打銀行證券服務在全球覆蓋的第40塊“拼圖”。陳燕燕談到,從全球範圍來看,結算週期縮短已經成爲趨勢,在這方面,中國相當領先並可以對全球提供“中國經驗”。
陳燕燕也進一步展望了科技對證券服務的總體影響。“所有這些新技術的起點,並不是爲了增加收入,技術的目的是解決運營效率問題。”陳燕燕表示,站在託管人的角度來看,解決了運營效率問題,收入增長就會隨之而來,這是一種更好的發展路徑。陳燕燕介紹,從全球角度來看,渣打銀行已經在過戶代理領域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幫助其提升了60%的運營效率。
《21世紀》:渣打銀行的證券服務主要包括哪些具體業務條線?
陳燕燕:我們的證券服務包括了基金管理、託管服務、證券借貸和抵押品管理,我們統稱爲證券服務。此外,在法律允許的國家或地區,我們也提供數字資產服務。
《21世紀》:渣打銀行在促進資本流動方面可以做些什麼,以及監管發展還有哪些期望?
陳燕燕:目前,渣打在39個國家提供託管服務。即將開放的第40個國家是埃及,我們已經持有牌照,現在等待完成最後的監管程序。這意味着到今年年底,渣打將在40個市場提供託管服務。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這40個市場中促進跨境資金流動。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因此是我們的重點市場之一。
我認爲未來將有大量資金流入中國。中國從2002年其實施了QFII有關制度。22年來,許多事情發生了變化,中國開放了多種渠道,讓跨境投資者進入中國,投資這可以根據自身風格選擇最適合的渠道。這些渠道基本都遵循T+0或T+1的交易結算方式。這是一個優勢,多樣化的渠道爲資金進入中國提供了靈活性。
但有時,因爲渠道過多,投資者會詢問我們哪個渠道最好。特別是債券投資,我們必須向客戶解釋不同渠道間的區別,並根據他們的目標和基金架構選擇最合適的渠道。這雖然充滿挑戰,但也爲我們提供了業務發展的機會。中國的託管服務相比其他39個國家更復雜,因爲中國有多個渠道,而其他國家可能只有一到兩個渠道。
中國在某些方面非常領先,比如T+0的交易結算。中國從2002年開始就可以實現T+0交易結算,而當時許多國家仍使用T+3或T+5,包括美國都是在2023年5月28日纔將其規則改爲T+1,印度是在2023年2月開始在零售市場使用T+0結算機制。
因此,其他市場可以學習這種“中國經驗”,包括渣打銀行也從中學到很多,我們能夠向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解釋這些模式如何運作。同時,我們也可以向中國的監管機構反饋其他國家的經驗。希望在某個時刻,全球市場可以更加統一。總體來看,整個結算週期縮短是全球市場發展的趨勢。
《21世紀》:有關不同的渠道,能否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陳燕燕:當然。如果客戶通過QFII渠道進入中國,需要直接在中國內地開設賬戶。如果通過香港渠道進入,那麼客戶可以將賬戶設置在香港。通過哪個渠道通常取決於客戶的投資規模、資金來源和他們是否希望直接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此外還有資金流動性問題,比如是直接選擇使用人民幣還是選擇離岸人民幣。作爲託管人,處理這些交易的成本並沒有顯著不同。
《21世紀》:近期中國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渣打銀行是否觀察到中國市場的資本流入有所增加?
陳燕燕:我認爲應當從長期角度分析這一問題。作爲託管人,我們看到的資本流動反映了客戶的投資決策。在新冠疫情之前和之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市場趨勢。在疫情之前,全球利率較低,在疫情期間,由於利率上升,投資資金向高利率國家轉移。這不僅影響了中國,還影響了整個亞洲地區。
投資者通常會選擇利率較高的市場。當前隨着全球利率環境的變化,對中國的資本流入開始回升。不過,當前的投資流入仍低於五年前的水平。我們預期未來會有更多資金迴流亞洲,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被視爲亞洲的增長區域,將成爲資金迴流的受益者。
《21世紀》:託管服務有哪些趨勢性變化?託管人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
陳燕燕:確實有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勢。
首先是結算週期的縮短。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美國市場已經轉向T+1,中國已經在實行T+0。這是否會引發其他國家爭相效仿?因爲許多國家仍然處於T+2或T+3的狀態,這些市場可能需要迎頭趕上。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我認爲這一趨勢肯定會到來。
其次,隨着結算週期的縮短,大家對銀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要求實時數據。過去,客戶要求的只是交易結算報告,或者是MIS(月度信息系統)數據,比如有多少交易在一個月內結算,但現在,客戶希望實時掌握這些數據。以前,如果客戶想要追蹤交易狀態,他們會打電話給我們,現在,客戶更希望通過API接口或其他自動化系統獲取交易狀態。這意味着提供及時和全面的數據已成爲一種競爭優勢,這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功能,而是客戶的必需品。因此,提供這些功能的能力正成爲一種差異化服務,證券服務的自動化趨勢將繼續發展。
另外,還有數字資產的問題。總體看這類討論非常活躍,比如新加坡和香港正在開展監管沙盒項目,探索通過數字資產創建新的資產類別,以提高整體流動性,並影響客戶的購買行爲和服務提供商的服務模式。渣打銀行正在參與這些項目,我們根據當地的法律開展工作。例如,渣打在香港參與了“Ensemble”項目,在新加坡參與了“Guardian”項目,在監管機構指導下,爲銀行和客戶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來測試新概念。
《21世紀》:渣打銀行如何加強風險管理,以確保託管服務的安全性和合規性?
陳燕燕:作爲託管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客戶資產的安全。爲此,我們建立了強大的系統,確保客戶的資產被準確無誤地託管在證券存管機構中。同時,對於客戶的指令,我們也需要確保它們符合基金本身的規定和相關法規。近期最常討論到的風險之一是網絡安全風險。渣打銀行建立了強有力的網絡風險管理框架,確保在保護客戶資產的同時保護銀行自身資產的安全。
《21世紀》:新技術對金融行業的影響非常顯著。你認爲哪些技術創新將對託管服務產生深遠影響,它們如何實際應用?
陳燕燕:所有這些新技術的起點,並不是爲了增加收入,技術的目的是解決運營效率問題。一旦解決了運營效率問題,收入增長可能會成爲隨之而來的結果,這是一種更好的發展路徑。
例如,我們已經在過戶代理領域應用了區塊鏈技術,這幫助我們提升了60%的運營效率。這個領域非常依賴人工操作,成本收入比也非常高。通過將流程轉移到區塊鏈上,我們減少了手工操作的時間。區塊鏈的初衷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不是立即增加收入。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們利用人工智能來分析數據,將紙質文件轉換爲電子指令。與過去相比,人工智能提高了我們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當前,人工智能的作用仍主要集中在成本和效率方面,而非創造新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