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追覓掃地機工程師:揭秘全球首創仿生多關節機械手,如何引領具身智能新紀元
隨着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的腳步日益臨近,全球科技的目光再次聚焦美國拉斯維加斯。在這場科技盛宴中,AI與硬件的深度融合將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而在序幕拉開的前夕,追覓率先向全球揭幕了其掃地機器人的首創技術,令人矚目。不僅預示着智能清潔新時代的全面開啓,更彰顯了追覓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前瞻佈局。
當下具身智能概念火熱,人形機器人一度被認爲是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最佳形態。但不論從技術難度還是量產落地進展來看,真正讓人形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都爲時尚早。從追覓打造出的全新掃地機器人形態中,我們看到了具身智能的階段性進展。
追覓全球首創仿生多關節機械手搭載了具身智能大模型,通過雙相機系統+AI深度學習,掃地機器人不僅能識別物體,還能自主判斷處理順序,就像一個懂得規劃的“智慧管家”。同時,追覓還爲它配備了全球首創的配件倉系統,當遇到牀底、沙發底這樣的狹窄區域,它會自主返回配件倉,像人一樣“更換工具”,精準清潔每個角落。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掃地機器人的實用性,更使其褪去了單純的清潔工具屬性,向家庭服務機器人邁進。
從仿生機械臂、機械足,再到如今的仿生機械手,追覓掃地機器人在具身智能的融合之路上不斷深耕,日益精進。近日,我們有幸採訪到追覓掃地機工程師,聽他分享機械手技術在科技創新與用戶體驗方面的亮點與細節,揭秘追覓如何引領具身智能新紀元。
以下爲對話精編:
記者:機械手的開發初衷是什麼?是爲了追求功能創新,還是真的從用戶需求出發?
工程師:我們研發機械手技術的初衷,與追覓的價值觀分不開。秀肌肉在追覓是不被允許的。所以我們的底線是,做任何一款產品都一定要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基於用戶核心需求,保證做到更出色的產品體驗。
記者:掃地機器人體積有限,現在集成了機械手的結構,會不會犧牲原本基礎功能?
工程師:這個問題在設計之初確實困擾了我們很久。但最終我們決定,無論是功能還是產品形態,都不能受任何影響。它的尺寸與旗艦機型X50 Pro相同,包括內部架構以及吸塵、滾刷和機械臂外擺等技術,都沒有因爲新功能的加入而減弱。我們不希望新功能影響其他基礎功能。
記者:追覓掃地機搭載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具體包括哪些部分?
工程師:一個是感知模型,它基於視覺和大模型技術,專門用於環境感知。另一個是決策模型,它是一個語言模型,將我們的技能和狀態空間通過網絡進行特徵表達,直接輸出技能序列。我們選擇在這款產品中搭載具身智能大模型,主要是因爲家庭場景中的障礙物種類繁多,傳統的小模型難以窮盡所有情況,而大模型具備更強的常識處理能力。
記者:每個用戶的家庭環境都不同,實際場景中的動態變化也很複雜,這是目前具身智能面臨的一大挑戰。追覓現在的產品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在這方面的攻克節奏是怎樣的?
工程師:我們利用大模型的感知和調度能力,來調度底層的技能,解決泛化性問題。簡單來說,我們的掃地機支持所有功能。它在地上看到的一切,調度模型都會給出相應的處理指令。比如,它看到一個杯子,不需要我們預先教它或編寫程序,大模型就能決定如何處理。
記者:如果在清理過程中遇到需要處理的物品,它是會先處理物品還是先進行常規清潔?
工程師:我們的產品規劃是先完成一次完整的清潔,再對所有物品進行整理,然後對漏掃區域進行二次清潔。這樣理論上效率最高。
記者:機械手在自動抓取識別時,有沒有預設一些不可拾取的物品,比如掉落的蛋糕或裝水的容器?
工程師:是的,像蛋糕和裝水的杯子,正常情況下機械手不會去碰它們。這是前端多模態視覺模型的主要功能之一,它能夠判斷哪些物品可以抓取,哪些不可以。
記者:在清潔和服務之間,你們更看重哪一個?
工程師:從我們現在定義的場景來看,我們認爲掃地機器人首先是清潔品類,主要幫助用戶完成清潔工作。但清潔本身就是服務的一種。我們會先腳踏實地做好清潔工作,再考慮更多服務方面的拓展。當然,我們現在的方案在清潔和服務方面都是最佳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