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食安辦推論有漏洞

行政院食安辦公室8日舉行西布特羅事件調查結果記者會,圖爲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左)與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粘耿豪攝)

西布特羅案爆發至今已1個多月,食安辦定調爲單一檢體事件,無法排除受污染,也未能證實受污染。前食藥局長康照洲表示,食安辦的推論忽略了非正常管道取得西布特羅的可能性,若業者真拿西布特羅餵豬,只有在不遵守停藥期、超量使用的情形下會被檢出,此事疑點仍多;至於「污染說」,毒物專家也持質疑態度,認爲此案仍是羅生門。

食安辦調查顯示,過去2年共4家業者輸入西布特羅,均以化學標準品型態少量輸入,僅流入24個實驗室。康照洲指出,食安辦推論的前提,是正常管道取得的西布特羅,這樣取得的產品只是在實驗室使用,或是作爲標準品,量少,成本也高。

康照洲分析,假設不肖商人想推銷,一定不會用高價品,而是成本低的工業原料,量不會少,也不會用正常管道取得,無法排除以化學名稱、更名輸入,或在成爲最終成品前進口再合成。

動物用藥使用規範設有「停藥期」,屠宰前的停藥期,就能將動物用藥代謝掉。康照洲表示,以萊克多巴胺爲例,大家都知道美國農民在使用,但食藥署過去幾年都未檢出,僅在未按照停藥規範、超量使用下才會被發現,此案仍有很多疑點,需臺糖內部追蹤,外人無從得知。

北榮臨牀毒物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明玲分析,環境污染要被證實,需進行環境檢測,瞭解門把、器具等是否有西布特羅,通常發生在重複的、檢驗量大的東西,而西布特羅非常驗品項,環境污染可能性低,且事發至今已久,即便污染,也難檢出。

至於操作者污染,吳明玲認爲,西布特羅幾次檢驗結果,數值都偏低,奇怪的是,若不是污染所致,而是廠商餵食,對廠商也沒有好處,此案仍是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