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臺積電熊本廠啓動 臺日半導體業有望深化合作

臺積電持續在九州地區投資設廠,除着眼於獲得外部技術資源的互補共創機制的建立,更有助於企業組織透過國際化歷程邁向下一個成長階段。圖/美聯社

近年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影響之下,如何確保半導體晶片製造生產能力以維持本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已成爲主要國家關注的重要國安議題。現階段擁有全球最先進邏輯IC晶片大規模製造生產能力的臺積電(TSMC),其國際生產佈局動向更成爲美、日、歐等主要國家政府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美、日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考量該國政府補助等優惠措施、產業羣聚、市場需求、技術提升以及經營國際化等誘因,臺積電於2021年決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與日本九州熊本縣投資設廠,其中熊本廠建廠進度與量產時程較亞利桑那州廠更爲順利。

臺積電以合資方式與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DENSO在熊本縣菊陽町設立「日本先進半導體制造株式會社」(JASM),自2022年開始籌建熊本第一座晶圓製造廠,甫於2024年2月24日進行竣工儀式、第四季開始量產成熟製程的晶片(40nm、22/28nm、12/16nm)。在此之前,臺積電已宣佈將在熊本興建第二座晶圓製造廠計劃,預計生產較先進製程的晶片(12/16nm、6/7nm),而豐田汽車也會加入投資行列。

■臺積電續投資九州有三契機

爲何臺積電會持續對九州地區投資?是否將引發臺灣半導體產業空洞化的疑慮?究其理由,除了日本政府政策性補助與當地地方政府完備基礎設施等投資環境的協助之外,臺積電持續在九州地區投資設廠更着眼於獲得外部技術資源的互補共創機制之建立,將有助於企業組織透過國際化歷程邁向下一個成長階段。更進一步的,在九州各界爲重建「矽島」(Silicon Island)的應對之下,臺積電持續在九州地區投資也可望帶動半導體產業領域多元人才培育、強化供應鏈韌性,以及新創企業生態圈等三大臺日產業合作契機,創造「雙贏」局面,化解對臺灣產業負面影響的問題。

第一,多元人才培育。盤點與媒合九州地區大學、高專、地方政府產學合作平臺近期開設的半導體人才培育課程與臺灣各大學積極籌設中的「半導體研究學院」計劃,促進臺日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透過遠距與實體方式來精進基礎技術與策略管理知識,落實臺日在半導體制造生產、研發設計以及晶片科技創新應用等多元領域人才培育的雙向合作管道。

爲因應臺積電赴熊本設廠帶動人才需求,包括:九州大學設立「價值創造型半導體人才育成中心」、熊本大學「半導體研究教育改革計劃」、佐世保高專與熊本高專「半導體生產人才培育計劃」,以及福岡縣產業與科學技術振興財團(Fukuoka IST)「福岡半導體技能再造中心」等,九州地區學研機構積極籌設有別於以往的多元化半導體人才培育課程,除了培育半導體設計、生產製造、材料以及設備等技術層次人才之外,也延伸規劃半導體技術商業應用、技術經營等課程,來厚實未來應用半導體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跨領域人才。這些九州地區發起的新型態人才培育策略未來如何與臺灣半導體人才培育計劃進行接軌,將是臺日半導體產業深化合作的首要契機。

第二,強化供應鏈韌性。鏈結九州地區推動半導體領域關鍵技術發展產學合作網絡,以及日本半導體廠商因應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經驗對策與技術發展成果。除了提升臺日半導體產業晶圓製程良率與成本合理化之外,更能夠強化半導體供應鏈廠商面對各種突發災害的組織韌性。例如:北九州產業學術推進機構(FAIS)半導體產業支援中心成立的「北九州半導體網絡」,積極促進晶圓製造前製程設備零組件、後段封裝材料生產以及機臺問題偵測技術的頂尖日本中小企業,與大學研究團隊進行更爲前瞻的技術研發,未來也期待研發成果能夠應用到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技術研發上,創造技術精進的合作契機。

第三,促成新創企業生態圈。連結九州地區在汽車、機器人、再生能源及資通訊裝置等晶片應用領域的產業羣聚,促進晶片設計與服務領域的臺日新創企業與日本大企業深化交流與合作,加速臺日半導體產業發掘科技應用新商機。伴隨臺積電持續在九州地區投資設廠,勢必帶動想活用其晶片生產能力的日本新創企業進駐,並順勢連結九州其他產業羣聚的日本大企業共同摸索晶片應用新商機。因此,促進臺灣新創企業強化連結九州地區的半導體設計領域日本新創企業以及應用領域大企業,亦能成爲臺灣新創企業邁向國際化成長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