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中小企業迎戰未來的五大關鍵

在後疫情時代,只有富同理心和靈活變通領導方式才能真正凝聚員工,使企業得以持續發展。圖/業者提供

新冠疫情爲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持續時間和影響層面都更爲長遠且巨大。從營運發展策略到員工居家工作安排等,都是中小企業必須重新審視的面向。以下五大關鍵有助於中小企業在疫情持續下加速業務復甦:

一、從數位創新到數位轉型

數位創新是企業生存和恢復業務的不二法門。面對疫後常態,企業更應重視數位化能力,透過線上平臺開拓收入來源,在新的產業結構中找尋商機

藉由投資人工智慧及自動化等技術,企業能夠更準確地進行消費者競品分析、提升應變速度及風險管理能力,同時節省成本達到低浪費、甚至是零浪費的經營模式。建立社交媒體平臺、制定周全的數位行銷策略將有助增加品牌知名度。要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企業必須加快步伐,爭取成爲行業中的創新領先者

二、從居家工作到隨處工作

起初,居家工作只是一個解決方案;現在,居家工作已成爲自互聯網問世以來,工作模式上最大的轉捩點遠距工作(Remote working)已證明了員工或企業家能夠在任何地方有效地工作。彈性的工作安排有助提升員工滿足感,降低人才流動率,促進工作與生活融合(Work-Life Integration)。此外,擺脫既有的辦公室結構讓小型企業僱主能更靈活地聘請人才,帶動公司創新發展。

雖然不少跨國企業計劃關閉辦公室,這卻未必適合所有企業。以聯邦快遞爲例,我們無法向全體員工實施統一的工作安排 ─ 例如運務員機師等前線員工,都無法居家工作。擁有多元化業務的企業可以考慮採納多元化政策,爲不同部門制訂合適的工作模式,並關注員工的需要及偏好。

三、從「即時生產(just-in-time)」到「預先生產(just-in-case)」的供應鏈模式

在當前的環境下,各企業均受到不少衝擊,尤其是中小企業 ─ 爲了應對各種造成供應鏈中斷的因素,如機場檢疫、居家隔離、航班載貨量減少等,企業必須提高供應鏈的彈性。Just-in-time的傳統供應鏈模式雖然有效提升效率和優化成本,但並不穩定,因此大部分企業都曾面臨短暫供應鏈中斷的問題。若將供應鏈調整爲just-in-case模式,即企業安排更多遍佈全球不同地點的供應商,便可確保充足的庫存和內部備案,以面對供應鏈再次中斷的情況。

以小型企業爲例,如產品無需在指定時間內交付,可選擇較長時間運送的運輸解決方案。聯邦快遞提供多元豐富的服務,可滿足不同企業的遞送需求,例如非緊急但又需要在指定時間送達的貨件,我們亦可以協助。

四、從被動到主動積極的領導型模式

現今的企業管理層將變得比以往更擅長變革管理,除了回顧過去十個月所面臨的挑戰,也需審視管理策略。建立共融及靈活多元的工作環境是疫情前的大趨勢,企業傾向把股東主導的利益模式轉爲以持股者爲本。而在後疫情時代,只有富同理心和靈活變通的領導方式才能真正凝聚員工,使企業得以持續發展。

這次疫情改變了不少企業的管理思維。在萬變的時代下,我們必須摒棄舊有的領導方法,採用嶄新的策略推動企業發展。

五、電子商務將成爲主流趨勢

過去10年,很多新創企業已跳脫舊有的銷售模式,透過線上平臺瞄準全球網絡用戶。疫情期間和後疫情,電子商務在亞洲以至全球各地蓬勃發展。雖然現有的傳統實體零售並沒有因此消失,但相信部分零售業將會實施業務全面數位化。有鑑於此,企業勢必更加依賴穩定的物流網絡。當供應鏈中斷時,通常只有具強大全球網絡和營運能力的企業得以順利營運。

此外,在疫情肆虐下,消費者都希望儘量減少社交接觸,非接觸式支付因而成爲主流,這意味着電子交易的便利性安全性帶動消費成長 ─ 如社羣商務和電子商務。

若企業已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模式,嘗試進一步拓展至社羣及行動商務,或利用科技、人工智慧技術,能更有效地分析消費者需求。自疫情爆發以來,聯邦快遞爲確保運務員和顧客的安全,持續測試多種非接觸交付方法。早在疫情之前,我們已開發多項創新科技,如送貨機器人Roxo,提供「最後一哩路」遞送服務。

關注疫情的同時,企業不僅須重視營運的關鍵面向,更應將疫情帶來的轉變視爲機遇。企業鼓足勇氣做出改變,擁有持續創新的思維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