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囂張的陳建仁 蘇丹紅下肚的臺灣人民

蘇丹紅辣椒粉食安事件延燒,許多攤商特地在攤位前貼出公告,希望民衆安心。本報資料照片

蘇丹紅食安危機延燒全臺,整個食品產業鏈都受到波及,已成爲嚴重的系統性風險。至今還無法確認影響範圍,過去不知已經有多少的致癌物被吃下肚。該事件要不是有民衆檢舉,至今恐怕還被矇在鼓裡,食藥署風險預警系統完全失靈,也讓號稱具有人工智慧的大數據功能的「食藥戰情中心」淪爲笑柄。

2月中就已證實有廠商將工業用染劑-蘇丹紅製成食材產品,行政院長陳建仁還於2月23日,提出「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臺灣食安問題總檢討」專案報告,宣稱臺灣系統性食安事件多發生於2008至2016年,也就是馬政府執政期間,直到蔡英文上任首推「食安五環」,包括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產商責任後,食安事件已從系統性逐漸轉爲個案性問題。

想不到陳院長囂張的報告幾天後,全臺灣就掀起蘇丹紅風暴,波及業者極爲可觀,食藥署被迫在署網設置設立「不合格專區」,供外界查詢。甚至贊同在野黨立委的建議,讓下游的餐飲業者、小吃店等都張貼「本店使用產品不含蘇丹紅色素」公告。

本事件可謂是,近年來最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蔡英文政府的「食安五環」形同虛設,衛福部長薛瑞元5日坦承,蘇丹紅確爲「系統性事件」,衛福部長等於直接給了行政院長一巴掌。

論其實際,蔡政府執政期間食安問題降低,實與2015年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所推動的食品雲系統有很大的關係,食藥署成立了食藥戰情中心,開始利用SAS、SPS及商業智慧工具Tableau,利用內部資料建立風險預測模型,偵測高風險目標。食藥署設立5套關鍵監控系統,包含非登不可、非報不可、非追不可、非驗不可及非稽不可等「5非系統」,利用跨部會資料,建構食品風險預警預判及事件快速追查系統。然而,陳院長的前述報告,卻隻字未提。

其實,蘇丹紅違規使用並非新鮮事,根據SGS網站的介紹可知,中國大陸早在2005年就已爆發過大規模辣椒粉等食品混用事件;美國 FDA 在2016-2017年間,也在進口棕櫚油檢驗中發現,約 16% 的測試油產品中發現蘇丹紅染劑;歐盟2020-2024年也通報多起的蘇丹紅色素相關的通報案件;我國於2022-2024年間食藥署邊境食品不符合資料與衛生局後市場抽驗資料,共有15件產品因檢出蘇丹色素違規,且大多爲辣椒粉或相關產品。

無論國際上亦或是我國的邊境檢查,蘇丹紅原本就是常見的食安風險產品,應列入食藥署食藥戰情中心優先稽查的對象,加上違反的業者都有違規紀錄,依照大數據的資料,就算不進行全面檢驗,也應對有前科的業者嚴格查驗,但食藥署卻態度消極,始讓違法業者認爲有可乘之機,進而大量輸入,致問題不斷擴大。連執政黨的立委林淑芬都看不下去,痛批食藥署長吳秀梅不適任。

有學者指責戰情中心毫無作用,惟食藥署未善用該機制,恐怕才讓預警系統未發揮預期的效用。從本事件看來,進入AI時代,政府實有必要建構食安預測LLM模型,與各國檢測系統連線,快速掌握國際食品或藥品事端以及違法企業,並強化抽驗能量,即可進行邊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