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融券T+1正式實施 量化私募管理人降頻“進行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轉融券“T+1”正式落地。

3月18日,根據監管安排,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日可用。此前,多家券商修訂了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合同條款,且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業務已進行通關測試。

業內人士認爲,轉融券由“T+0”變成“T+1”, 融券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對轉融券市場更公平,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更爲強調公平,有助於穩定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事實上,近年來量化T+0一直備受爭議,特別去年8月活躍資本市場的舉措密集出臺,但A股量價並未能有效改善,於是證券市場上“討伐”量化交易的情緒持續高漲,矛頭更是直指私募量化基金的“T+0特權”。

“T+0變成T+1,會影響交易節奏,對使用融券的高頻交易影響會比較大。”某百億量化私募相關人士透露:“現在大部分管理人都在降頻,往中低頻走”。

華寶證券分析師李亭函認爲,2024年2月市場的整體交易熱情較爲火熱,短期內T0策略的預期收益可能有所增加。不過由於融券T+0被禁止,目前只能採用底倉T0方法,策略執行和規模都受不小的影響。

正式實施

3月16日,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業務展開通關測試。

此前,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以下簡稱中證金融)發佈通知,要求各證券公司做好系統、流程、人員等各方面準備,按照《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業務通關測試方案》認真做好測試工作。測試結束後,券商需做好環境恢復工作,並根據測試方案要求反饋測試情況。

測試方案顯示,此次業務測試重點包括:市場化轉融資申報/撤單、市場化轉融券約定借入和撤單、轉融券非約定借入和撤單、市場化轉融通證券出借、非約定申報轉融通證券出借、保證金交易,以及上述業務的清算等業務處理。

“順利完成通關測試。”對於轉融通業務通關測試,某上市券商相關人士表示,之前是公告過的,系統測試後就正式實施。

今年1月,證監會宣佈,爲貫徹以投資者爲本的監管理念,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證監會經充分論證評估,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

具體包括: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因涉及系統調整等因素,第一項措施自1月29日起實施,第二項措施自3月18日起實施。

同一天,滬深交易所發佈通知,決定暫停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出借獲配股票,通知實施前尚未了結的出借合約到期不得展期,自1月29日起施行。交易所要求各會員根據通知的要求認真做好相關業務和技術系統準備,並做好前端檢查和控制,確保業務平穩運行。

中證金融也在1月28日發佈通知,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暫停執行《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通業務規則(試行)(2023年6月修訂)》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九條涉及轉融券約定申報實時處理的有關規定,當日以約定申報方式借入的證券,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一交易日可用。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參照上述安排執行。上述通知自3月18日起施行。

備受爭議

量化私募T+0策略一直備受爭議。

所謂T0策略又稱日內交易策略,在國內股票市場實行T+1交易制度大背景下,如果要實現在同一個交易日內完成買賣過程,就要求在交易之前應當有持倉1日以上的標的作爲底倉,又或是在交易日能夠通過融券、收益互換的方式獲取可交易底倉。

在具有可交易底倉的前提下,T0算法通過AI建模,通過模型對股價走勢的預測,實現底倉標的的日內高拋低吸,在收盤前完成平倉,保持整體倉位不變的情況下獲取日內超額收益。

T0策略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主要是由於美股與A股交易規則等因素的差異性所導致,美股採用“T+0”交易制度,而A股市場則採用“T+1”交易制度。

爲了匹配國內的交易制度,T0策略藉助融資融券以及股指期貨等工具變相實現T0交易。

其中,融券T0利用融資融券的方式變相實現T0交易,管理人首先在券商創立兩融賬號,並在券商的兩融名單基礎之上選取適合進行日內交易的股票名單進行交易,買入股票的同時利用融券賣出,以此來變相實現T0交易,所以融券T0的主要成本在於兩融利率。

實際上,融券券源作爲“稀缺資源”,存在着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的現象。不少投資者認爲,量化基金憑藉着規模優勢更容易鎖定券源,並經常在個股漲停板附近融券做空鎖定利潤,待個股回落後再擇機買進還券,這使得難以融到券的普通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爲此,有市場人士呼籲,應完善市場機制,別讓量化機構等專享做空便利。

“轉融券改爲T+1,雖然也有做空的可能,但對於部分量化資金來說,相當於直接降低了交易效率。”有量化私募人士認爲,政策調整對使用融券的高頻交易影響會比較大。

降頻趨勢

T0策略也是A股最常見的高頻交易策略。

有量化私募市場部人士透露,量化T0策略多數採用全自動流程和實時監管系統,以保證交易的速度,可以快速執行大規模、高效率的交易操作。同時,雖然每天交易次數很多,並不是每次都能獲利,主要還是靠整體的概率取勝。單筆交易利潤很薄,但可以實現在每日多次成交的前提下提高勝率。

李亭函認爲,長期來看,T0策略收益穩定,同時回撤較低,可以給投資人帶來較好的投資體驗。在評價T0策略方面,由於T0策略收益本質來源自股票日內短時間的價格波動,因此要着重考慮市場交投活躍度對T0策略的影響。

“T0策略小量化做的比較多,有些小量化主要做T0,大一些的量化私募也在做,受限於市場交易量,T0的策略容量比較小,不是大私募的主要策略。”上海某頭部量化人士表示,高頻對交易速度和IT硬件設施要求很高,成本高,也不好做。

某百億量化私募相關人士也透露:“現在大部分管理人都在降頻,往中低頻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瞭解到,在量化私募靈均投資最新發布的招聘職位中就包括股票中低頻基金經理、股票中低頻量化研究員。

上述百億量化私募相關人士認爲,轉融券改爲T+1,制度修改主要是從公平性出發,“但其實核心原因還是國內風險管理工具太少了,賺錢的方式太單一,如果能多一些對衝工具,基金產品就可以做出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