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即將完工 西螺鎮多一處休閒去處

「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的親水遊戲區是一個共融式的遊戲場,有溜滑梯、小攀巖,圖爲縣長張麗善(左)與縣議員李明哲試滑。(周麗蘭攝)

「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的親水遊戲區是一個共融式的遊戲場,有溜滑梯、小攀巖。(周麗蘭攝)

水環境的小水池已完工,有一個姑婆芋造型的花灑。(周麗蘭攝)

福善寺對面的堤頂大榕樹下有一個鋼琴狀的乘涼區。(周麗蘭攝)

雲林縣政府推動的「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整體改善計劃」去年9月開工,目前即將完工,共有六大亮點,雲林縣長張麗善今(5日)勘查。(周麗蘭攝)

「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開闢後,與周邊步道行程散步秘境。(周麗蘭攝)

雲林縣政府推動的「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整體改善計劃」去年9月開工,目前即將完工,共有六大亮點,雲林縣長張麗善今(5日)勘查。

今天上午勘查除縣長張麗善,還有縣議員李明哲、廖偉晴、遊淑雲、雲林縣肉品公司董事長鍾任明、2名里長陪同。

縣府水利處簡報指出,該工程有六大特點,建立環狀親水步道系統、設置堤前坡防風林帶、建構堤頂休閒綠廊、設置水利設施解說廣場、結合歷史文化區、開闢親水共融遊戲區。

該工程位於福善寺對面的濁水溪堤頂到西螺大橋廣場,總長度約1.3公里,加上附近周遭步道,走一圈約30、40分鐘,很適合遊客休憩。

其中親水遊戲區是共融式的遊戲場,有溜滑梯、小攀巖、小水池,玩髒了可在現場沖洗。

縣長張麗善表示,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6個區域符合民衆的需求,可以運動、休閒、散步、親水清水,老少咸宜。

他說,濁水溪溪畔原本揚塵問題嚴重,上任以來經過治理,有水覆蓋、綠覆蓋,以前1年有59天揚塵嚴重,現在只剩下9天,明顯改善風飛沙問題,希望民衆和濁水溪能夠互相共融,生活更美好。

縣議員李明哲表示,感謝縣府對於西螺鎮休閒觀光帶的用心,西螺大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周邊水環境、綠環境的整建和優化,提高外地遊客和本地民衆前來的意願;濁水溪堤岸平日早、晚都地鄉親散步,共同期望是有一個親水、文化園區,不只有早晚才能來,平常就能來,搭配西螺當地的文化和特產,是一個非常好的願景。

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整體改善計劃總經費4609萬8000元,中央補助3780萬元,縣府自籌829萬8000元,於2010年9月開工,預定今年10月上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