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全資收購新華三計劃擱淺 200億元收購案再生變
本報記者 吳清 北京報道
紫光股份(000938.SZ)對ICT龍頭新華三的百億收購再生變數。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紫光股份方面獲悉,其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已完成對新華三30%股權的收購,不過將放棄剩餘19%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記者注意到,紫光國際與HPE開曼和Izar Holding於2024年5月24日簽訂《股份購買協議》,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HPE開曼持有的29%和Izar Holding持有的1%新華三股權,兩部分交易金額合計2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1.12億元)。
自2016年,紫光股份就從惠普手裡拿下新華三51%股權,成爲其控股股東以來,紫光股份對新華三的“追逐”就不曾停下腳步,不過這項耗資數百億元涉及紫光、新華三、惠普等巨頭的鉅額收購卻頻生變數,一直到如今拿下30%股份後暫時放棄了全資收購計劃。爲何此時放棄全資收購方案?會給相關市場方及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這再度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和討論。
完成30%股份收購 暫停全資收購計劃
紫光股份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紫光國際購買新華三30%股權已完成,標的資產已全部過戶登記至紫光國際名下,紫光國際持有的新華三股權比例由51%變爲81%。
截至目前,紫光國際已全額支付交易款項,並完成相關資產的過戶手續。
不過,公告同時顯示,在新華三30%股權完成交割後,剩餘新華三19%股權存在多種遠期處置安排。紫光國際將放棄剩餘新華三19%股權的優先購買權,HPE開曼有權隨時將剩餘新華三19%股權出售給滿足特定條件的第三方。這意味着,紫光國際全資持有新華三的構想暫時擱淺。
公開資料顯示,新華三是紫光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在中國以太網交換機、企業網交換機、園區交換機、企業網路由器等市場位居第一梯隊。
新華三起源於華爲數據通信部,此前已經幾經易主。其前身是由華爲與美國3com的合資公司華三,最初業務聚焦於交換機和企業級路由器。
2006年,3com收購華爲持有的華三49%股權。2009年,惠普27億美元收購3com,華三成爲惠普旗下企業。2013年後,惠普又作價173億元將華三51%的控股權出售給紫光股份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兩者在2016年5月成立了新華三集團。
2015年11月,惠普拆分爲專注消費者業務的惠普、專注企業級業務的HPE,新華三集團成爲HPE服務器和存儲產品的中國獨家銷售。2016年5月,紫光國際收購新華三集團51%控股權,另外49%股權依然在HPE手中。
按照當時紫光國際、HPE、新華三簽署的《新華三集團有限公司股東協議》,雙方合資3年之後、滿6年之前,即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HPE可向紫光國際出售持有的新華三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2023年1月3日,紫光股份宣佈,將通過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收購新華三49%的股權,交易完成後紫光國際將持有新華三100%股權。
當時,紫光股份計劃的是定增與收購同步,由紫光國際向新華三股東HPE實體合計支付35億美元,拿下49%股權。按當時匯率,這筆交易得耗資247億元人民幣。紫光股份還發起定增,擬募資不超過120億元,全部用於支付收購款。
4個月後,紫光股份突然宣佈,收購暫緩,定增先行。不過此後,定增遲遲未能獲批。
於是,2024年5月,紫光股份放棄定增,下調收購比例,從49%降至30%,通過支付現金完成收購,不過當時依然推進着全資收購計劃。
但是目前,這一計劃已經擱淺。
放棄背後的考量 未來空間幾何
業內多認爲,新華三是紫光股份營收和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紫光股份繼續增持新華三的主要原因。
記者查閱財報發現,2020—2023年,紫光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97.05億元、676.38億元、740.58億元、773.0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2.43億元、37.92億元、37.42億元、36.85億元。
而同期,新華三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67.99億元、443.51億元、498.0億元、519.3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7.7億元、34.34億元、37.31億元、34.1億元。
也就是說,新華三實現的收入佔公司的比重近70%,淨利潤佔紫光股份的比重則達90%。新華三對紫光股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同期紫光股份的其他核心子公司表現都差強人意。紫光數碼、紫光軟件2023年的淨利潤均不到3億元,而紫光雲則還未擺脫虧損。
其實對於收購計劃可能出現的變動,紫光股份也有一些預期。
在2023年1月的公告中,紫光股份方面就曾表示,本次交易尚需履行公司及相關方的內部決策程序,並需在完成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批後方可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對於全資收購計劃的擱淺,一位長期關注該項收購的科技產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可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資金壓力大,要完成49%股權的收購要近250億元的巨資;二是監管審批及相關要求;三是當新華三變成全資子公司,其可能會進入美國製裁名單,而讓惠普持有一定部分,反而有利於公司國際化發展。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紫光股份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爲133.31億元。即使完成目前30%股份的收購,也需要150多億元,會讓紫光股份資金壓力陡增。紫光股份方面表示,公司擬向銀行申請不超過100億元貸款,來完成此次股份收購。
截至2024年上半年,紫光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爲53.74%,如果增加100億元貸款,資產負債率將大幅攀升。
不過好在此次交易拿下30%的股權,業內普遍認爲,紫光股份盈利能力將增強。
國聯證券分析師張寧對記者表示,2024年上半年,新華三30%股權對應利潤爲5.46億元,爲上市公司同期歸母淨利潤的54.60%,交易完成將增厚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提升每股收益。“交易完成後,公司持股比例增至81%,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並增強公司經營的靈活性,有利於將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投入研發,拓展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深化第二增長曲線。”張寧說。
紫光股份並未對新華三設置業績承諾,但對其未來業績寄予了厚望。
據預測,2024—2030年,新華三營收持續增長,累計淨利潤可達約410.66億元。不過現實相對骨感。
新華三近年業績增長開始放緩,2021—2023年,新華三的收入增長率分別爲20.5%、12.3%、4.3%,收入增速持續下降。2023年淨利潤則同比下降2.5%。新華三總裁兼CEO於英濤去年年底發內部信,要求公司中高層幹部主動降薪10%—20%,執行期爲一年。
持續降本增效的成效初顯。今年第一季度,新華三的收入增速回歸兩位數達14%,淨利潤同比增長8%。同時公司正加快打造海外市場爲收入增長的第二曲線。公司方面提出,未來要實現1000億元營收的目標。
就收購方案及未來計劃等相關問題,記者通過電話、郵件等多種方式聯繫採訪紫光股份方面,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