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祈多福吧,患者朋友們

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還不是最壞的結果。

最壞的結果,是連問題和人都不好好解決,只精雕細琢一篇通稿,便可撫平天下,人和事全部消停。

是的,我說的是集採藥的通稿。我認爲這是一篇通稿而不是新聞,理由 等已經說得很清楚。

朋友圈一位前媒體老師說這篇稿子採訪不合格,我則認爲這篇稿子並無採訪,有關部門內部的筆桿子熬幾個大夜,吸掉幾條華子,喝光幾箱紅牛,結果便如你所聞。

放到十年十幾年前,想要應對輿情,還需要在網上找到抱怨“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的具體醫患,左分析右歸因,最後再定論“多是他人轉述和主觀感受”。

現在簡單多了,隔空扣一篇大作文,輿情便很快消退。接下來,加強醫療系統內部的管束懲戒,不許醫護人員再發聲,一牀大棉被就捂得天下太平。

再有人用集採藥“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就要反思自己的體質是不是不夠愛國。

一個人的心壞了,身體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崇洋媚外的人,只對歐美日本的洋藥有反應,這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政府和社會爲什麼要慣着這些人。

信不信過不了多久,質疑集採藥質量的人會被打成敵對勢力。“我是中國人,只吃集採藥。”將國潮復興。

可能編髮這條通稿的人,和審批這條通稿的人,享受的是一樣的醫保待遇吧。

很多年前,我還在做記者,就對一些同行提建議:

信息源是政府和有關部門,不代表所述就一定是真相。你最多可以說某地政府或某部門今天說了什麼,怎麼說,而不能直接將政府通稿當成客觀事實。

在不少次突發事件中,我和現場的同行在援引官方說法後,經常會補充自己的採訪與官方不一致的部分,即使追問不出真相,也要告知讀者“真相併非他們所說”。

現在呢?

這基本是集採藥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輿情了。自祈多福吧,中老年患者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