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侃的「留子」們,開始拍短劇

自制短劇正在成爲中國留學生圈子裡的新風潮。

《多倫多留學公寓》,主打渣王海後的愛恨情仇;《澳洲留學公寓》,身體力行地證明了「土澳」是如何同化中國留學生的;《新西蘭留學公寓》,抓馬風格彷彿在看低配版《小時代》;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巴黎、莫斯科、印度等地的留學公寓短劇正在籌備中。

掀起風潮的是1月底上線的短劇《倫敦留學公寓》。由抖音網紅「帝國理工於同學」擔任監製和編劇,全素人出演的《倫敦留學公寓》上線第一集後,就登上抖音熱榜第一,第一季6集完結後,官方抖音賬號已經累積91萬粉絲。

想拍一部有《生活大爆炸》和《是!首相》味道的劇,導演潘庚和編劇于靖平的這一初衷讓《倫敦留學公寓》在風格上有別於市面上的大多數短劇,有很強的情景喜劇感,一條「還是我們00後好,趕上了兩代人的愛情公寓」的評論獲得了17.6萬點贊。

除了在短劇領域代表了一種差異化嘗試。《倫敦留學公寓》背後的一條文化引線是留學生身份在社交網絡輿論場裡的流變。

從最初與精英掛鉤的「海歸」,到「留學生日報」時期,被冠以「貴亂」名號的情感八卦,今天的輿論場裡,以「留子」自我調侃和解構,留學生們爲自己賦予的新標籤更具有普通人的一面,在社交網絡,他們成爲更多人觀察和體驗海外生活的一種本土視角。

這種大衆性的出現是垂類內容,以至於系統性的MCN運作的機會來源。

拍短劇,但要拍精品

涉足短劇領域之前,潘庚已經在廣告行業發展多年。他2014年畢業於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而後進入英國廣告製作公司GEOCASTTV,曾爲華爲、小米指導製作過全球廣告片,也爲央視製作過紀錄片《衝上雲霄》《年的味道》。

在廣告行業一線工作了10年,也積累了不少資源和人脈,潘庚開始有意識地思考如何從廣告轉向劇集和電影,「拍了挺多年以後,我想往劇和電影方向去發展,拍點故事。」

他和周圍人表露了這個想法,立刻收到了很多劇本。2023年下半年興起的短劇出海熱潮裡,海外華人制作團隊成爲平臺爭搶的對象,潘庚收到的劇本里有不少當時海外短劇流行的題材,「至少有 5 個短劇平臺和機構,邀請我拍一些霸總狼人,但我覺得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必要。」

這些送達他手裡的劇本他一一看過,覺得「質量都不行」,計劃中的事業轉向遲遲無法推進。轉機出現在2023年10月,潘庚和朋友于靖平機緣巧合下在倫敦見了一面。

二人結識於2019年,于靖平當時還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唸書,2023年底的倫敦會面是二人一次久違的重逢。他們聊到彼此的境況和職業規劃,潘庚直言想拍故事,但苦於沒有合適劇本和恰當時機。

彼時的于靖平已經是在抖音擁有236萬粉絲的大博主,賬號名叫@帝國理工於同學,還擁有一家叫「浪浪星球」的公司,主打中高端深度旅遊服務,孵化了旅行垂類的頭部博主@新疆導遊小祈。

于靖平也沒做過短劇,但他了解國內短視頻平臺的內容風向和大衆喜好,他給潘庚提建議,既然要拍故事,又在倫敦呆了這麼多年,不如拍一個關於倫敦留學生生活的情景喜劇或短劇。

留學生生活分享已經是各個新視頻社區的熱門類別,併產生了衆多頭部網紅,比如倫敦留學的@黏苞米糊糊,還有巴黎留學的@Thurman貓一杯、冰島留學的@超級天下無敵炒雞蛋等。對在倫敦留學又生活過多年的潘庚來說,從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出發,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潘庚聽從了于靖平的建議,他找了幾十個編劇試寫劇本,但跟以往一樣,仍然是「都不值得拍」。當他和于靖平再次相約在倫敦的一個酒館喝酒時,于靖平就着酒意口述了《倫敦》第一季劇本,細緻到從第一句臺詞聊到了最後一句臺詞。

合租在倫敦公寓的五個主角,性格鮮明。房東香姐是個熱心腸,風格浮誇,自詡切爾西女孩,但隨着劇情展開,香姐其實因爲家中破產,承受着巨大壓力。Genius就讀帝國理工,自詡天才,爲人悶騷,和女朋友Kathy是標準的理工男和文藝女搭配。剛搬來的田田表面看起來傻白甜,但實際上情商很高高,是這羣人裡的粘合劑。花花公子Kimi就讀商科,看似不着調,但總能在關鍵時刻「拯救」公寓。

不管是故事情節、劇作結構,還是其中流行梗和笑料包袱的植入,于靖平的表述都讓潘庚感到不可思議。在那個神奇之夜,劇本之神彷彿降臨在二人身上,他們一拍即合認爲這個故事「肯定會火」,並趕在第二天于靖平坐飛機回國前,又從頭到尾順了一遍故事,《倫敦》第一季故事正式出爐了。

倫敦留子的隱秘生活

如果以挑剔的眼光看,《倫敦》並非完美的作品,臺詞書面化,非專業演員的表演也略顯青澀,甚至有時鏡頭切換時,畫面曝光都不完全統一。

但這種「業務上的不熟練」,讓觀衆感受到了久違的新鮮感。

全素人出演是潘庚有意爲之,他希望找到真實的00後留學生。潘庚和團隊一邊在線上瘋狂刷小紅書、抖音,看到形象不錯又有點表現力的人就發私信邀請;線下則去學校門口,以傳統星探的方式堵人,還在各種中超、中國飯店張貼招募海報,甚至被很多人誤以爲是騙子。

最終他們面試了200 多人,又經過五六輪篩選,選出了5位主演,是完全的新鮮面孔。香姐扮演者唐藝是上戲導演專業,田田扮演者顧葉桐是表演科班,扮演Kimi的王朝辭是倫敦金史密斯大學戲劇表演生。而Genius扮演者王佳辰此前是一名模特,飾演Kathy的演員目前就讀於UCL政治科學專業。

爲了幫助這羣素人演員呈現出角色鮮明的特色,潘庚和于靖平會在拍攝現場一句句摳演員的臺詞。

就和選擇素人出演一樣,儘管喜劇難免需要一定程度的誇大和戲劇化提煉,但真實仍然是《倫敦留學公寓》在故事呈現上的核心。

劇裡的不少笑料來自廣爲流傳的留學生梗的再反轉,田田趕ddl到3點,最終只寫了引言,不過是足有6000字的引言。而電信詐騙、通貨膨脹等核心情節,是很多人留學生活裡的真實經歷。

在第一季的結尾揭露了Kathy的情感困境,她曾經非常向往國外生活,但真的在國外待久之後,既無法找到認同,也沒有辦法得到情感慰藉。真實的孤獨感讓更多有過相似經歷的人感同身受。

這是留學生活的另一面,光鮮的海外生活,又或是狗血的PDF八卦之外,屬於個人的無數生活細節和情緒波動。一個稱呼上的變化是,帶有自嘲性質的「留子」正在取代「留學生」和「海歸」成爲社交場中的主敘事,這種變化解構了這一身份原本默認的某種優越性,在平視的前提下建立起新的身份標籤。

《倫敦留學公寓》裡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寫上呼應了這種變化。也因此一上線便引發留學生羣體甚至普通觀衆的共鳴,儘管「富二代演戲給我看」的熱評仍然總掛在前幾位,但更多人留下了「我們留子真的也是普通人」的迴應。

圈層狂歡和新可能

作爲一部邊拍邊更新的劇集,《倫敦》更到中期時,已經在留學生羣體發酵並引發熱議,正如開頭所言,它掀起了各區拍攝中國留學生短劇的熱潮。

除了吸引素人跟風拍攝,也有同爲留學生的網紅加入這場風潮。擁有600萬粉絲、在英國留學的博主@黏苞米糊糊(PayPay)在《倫敦留學公寓》評論區報名請求出演,第五集她就出現在劇情中,扮演香姐的「塑料閨蜜」。

這個角色並不是打醬油的NPC,導演和編劇爲她設計了一個符合她賬號人設的角色,同時還根據paypay翻唱《身騎白馬》爆火的熱點,讓她在劇中也演唱了這首歌。

觀衆們開始在評論區「搖號」其他在倫敦留學的博主來參與演出,其中就有粉絲超千萬的大網紅殷世航。

4月5日,《倫敦留學公寓》第二季上線。延續上一季的劇情,Kathy與Genius分手後回國,香姐賣掉了別墅,幾人搬到了Kimi找的新公寓裡,新的故事即將展開,新的角色也將出現。于靖平表示:「第二季的整體質量我覺得非常高,比第一季的所有都高。」

獨特的內容風格和題材選擇給《倫敦留學公寓》創造了更多商業化可能。

幾位主角都展現出了不錯的帶貨能力,香姐第一集穿的house of CB被上萬人求過鏈接。Kimi的英倫潮男穿搭也被很多網友一一扒牌同款。

除了服飾,在於靖平看來,劇中展現的留學生生活方式和相關產品,也能對觀衆產生一定的帶動消費作用,比如有一場戲中,Genius和另外兩位同屬帝國理工的同學手持野格,「對一些人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于靖平透露,第一季火了之後,已經有很多品牌找上門,美妝、服飾甚至生活用品,但團隊考慮到原創性,當時並沒有加入植入。第二季第一集就有了美妝品牌適樂膚的投放,于靖平說告訴我們:「第二季基本上每一集都能接到廣告了。」

品牌投放之外,演員個人賬號的運營是他看到的另一個商業機會。

目前,第一季主演中有4位簽約了于靖平旗下的MCN機構星輪文化,之所以成立這個MCN,一是他們希望讓劇集能夠以原班人馬長期拍下去,同時也利於轉化演員的價值。「劇越來越火的話,演員的價值會提升的越來越大。」

在MCN的加持下,演員之間經常進行互動,經常同框聚會拍視頻,戲裡的熟稔傳遞到了戲外,爲幾位主演持續吸粉。香姐的扮演者唐藝的個人賬號粉絲目前已經達到19萬,並且接到了伊菲丹面膜的商單。

于靖平希望以此爲契機逐漸在倫敦建立影響力,建立起自己的地域性優勢,「做倫敦最大的孵化型MCN,孵化更多海外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