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許種樹的人 持續加強基礎建設

雲林縣長張麗善希望雲林縣農民未來不必再看天吃飯,土庫鎮越港國小的智慧中心,6大館的其中1館示範未來農業樣貌。(本報資料照片)

張麗善競選連任時自許「種樹的人」,她認爲政策有延續性,若只想4年內收割,基礎永遠做不起來,無法帶動整體提升,所以她將持續加強雲林縣基礎建設,同時加快產業發展速度,逐步降低農業從業人口至少1成,改變雲林的產業結構。

雲林縣67萬人口有49.7%是農民,縣內耕作面積約8萬公頃,耕作面積小,收入不高。張麗善認爲,要提高家庭收入,雲林縣必須農工商並進,讓一個家庭中有人務農、有人從商、從工,分散農業勞動力。

張麗善推動的6大產業園區,目前都已進入公開徵求意見階段,明年6月可公開展覽,若順利進入縣都委會、內政部都委會審議,3年內走完程序,2026年就可進行公共設施規畫與動工,2027年公共設施竣工、招商引資。

張麗善表示,這些都需要以時間堆疊,所以她自許「做一個種樹的人」。

臺商迴流找不到工業用地,雲林縣有一些老工廠要交棒第二代也有困難,6大產業園區仍在催生階段,張麗善要求團隊盤點各鄉鎮還未開發的工業用地,例如水林鄉、東勢鄉、莿桐鄉等,仿照斗南小東工業區模式排除困難以早日開發。

農業方面,張麗善這些年鼓吹「智慧農業」概念,設於土庫鎮越港國小的智慧教育中心日前啓用,6大館之一是智慧農業館,讓小朋友認知氣候變遷下控制溫度、溼度就可穩定生產,不用看天吃飯。

另外,她希望扶植社區產業創新,社區成爲農村亮點,帶來觀光人潮,例如古坑鄉的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口湖鄉的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都是良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