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2024年“粵港澳同一堂課·愛國主義教育(小學)”交流研討活動在廣州市越秀區舉行

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2024年4月12日,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協辦,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承辦的“粵港澳同一堂課·愛國主義教育(小學)”交流研討活動在廣州越秀舉行。本次活動旨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加強粵港澳三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交流,創新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的形式和路徑。活動以“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爲主題,粵港澳三地姊妹學校同臺展示如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爲重要載體,促進愛國主義教育校本化實踐的做法經驗。

領導嘉賓合影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聯絡部交流處處長範濤、副處長張小惠,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與宣傳處處長倪熙、四級調研員汪芸,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軼潔,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發展局處長黃達財,廣州市教育局宣傳與思想政治教育處處長劉琦寶、港澳臺辦二級調研員黃冕,越秀區政協副主席、越秀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鄒衛紅,越秀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曉,越秀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主任督學陳翹,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秘書長詹華軍、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陳志峰、香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區懿華,香港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小學、香港天主教總堂區學校、香港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澳門濠江中學附屬小學的校長和教師團隊,以及廣東締結了粵港澳姊妹校的小學校長、教師代表200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活動。

讓愛國主義精神

在大灣區青少年學生心中紮根

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與宣傳處處長倪熙在致辭中強調,愛國主義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偉大精神力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要求。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是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廣東省教育廳一直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在大中小學校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並取得實效。

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5週年與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實施,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實施5週年,粵港澳三地校長教師共聚一堂,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爲主題,同題共研、同題共教、同題共學,意義重大。她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全面提升灣區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水平,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融入校園文化、匯入社會實踐,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大灣區青少年學生心中紮根。

倪熙處長致辭

越秀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主任督學陳翹對本次活動在越秀舉辦表示熱烈歡迎和積極支持。越秀區自2019年起全國首創性地在兩所百年名校——朝天小學和培正中學開設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無論是在粵港澳基礎教育合作交流還是在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傳承方面,都積累了較爲豐富和成熟的經驗。本次研討交流活動的舉辦,代表着粵港澳三地師生同上一堂課的活動,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從錄製走到了現場、從教師間的交流走向了師生同場實時互動。期待在本次活動的研討和交流中,粵港澳三地教師“三花齊綻”“各放異彩”,共同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探求新方法,開闢新途徑,注入新活力。

陳翹主任督學致辭

同上一堂課各展風格魅力綻異彩

12日上午,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陳嘉慧老師,香港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小學張悅茜子老師和澳門濠江中學附屬小學王喆、林煥嫦老師,圍繞“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主題,分別結合端午節和春節進行現場課例展示,通過教師價值引領和學生自主構建相結合的互動模式,生動詮釋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傳統文化教育協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的成果。

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陳嘉慧老師的課例展示

香港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小學張悅茜子老師的課例展示

澳門濠江中學附屬小學王喆、林煥嫦老師的課例展示

校本經驗分享 家國情懷攜手共育

12日下午,是分享互動環節。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書記、校長孔虹詳細介紹學校根植廣府文化、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校本實踐。朝天小學作爲有着160年校齡、廣州市內辦學歷史最爲悠久的公辦小學之一,充分利用校史和社區資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課程載體,將家國認同、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種子,從小播種在學生心中。

作爲全國首個開設公辦港澳子弟班的和牽頭締結省內首對穗深港澳四地姊妹校的學校,從2021年啓動的粵港“一課兩講”品德教育網上交流計劃,到2023年赴港參加“粵港同一堂課·國家安全教育”現場交流,朝天小學始終走在先行先試的前列,與粵港澳三地姊妹學校同心、同向、同行,攜手探索大灣區教師協同發展和對港澳子弟培育的多元途徑,促進姊妹校之間課程共建和師資交流,共同築牢“愛國者育人”根基。

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書記、校長孔虹分享愛國主義教育校本經驗

香港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小學校長樑俊傑表示,學校注重教導學生尊師重道和愛國愛家的精神,推行一系列愛國教育課程與活動。緊貼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設計“米之達人”的種植稻米課程和“魚樂無窮”的養魚課程,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學習農耕本領、賡續農耕文明、傳承農業文化,致力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香港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小學校長樑俊傑

分享愛國主義教育校本經驗

澳門濠江中學附屬小學副校長陳步倩介紹,作爲澳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學校,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愛國主義和道德質量的培養,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以愛國主義教育爲重點、以道德規範爲基礎、以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加強德育工作與傳統文化融合,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通過打造一批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文化內涵、具有價值導向的學校品牌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澳門濠江中學附屬小學副校長陳步倩分享愛國主義教育校本經驗

專家報告和圓桌論壇深度融合協同創新

專家報告環節,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曉莉教授以《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爲題,講述瞭如何更好理解什麼是兒童眼中的“國家”,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她表示,孩子眼中的“國家”觀念是兒童個體的建構,具有個體化、情境化和內隱的特徵。在教育內容上,要注重把抽象的文化具象化,如節日;在教育目標上,可形成兒童的“國家觀念—身份認同—行動”的聯結;在教育原則上,可藉助、依託人物、城市等形成兒童國家觀念的鏈條式建構;在教育方法上,要注重認知與情感的互動創造。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曉莉教授專題講座

圓桌論壇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軼潔主持,專家、學者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在粵港澳大灣區做實做深做活”進行研討。

華南師範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陳友芳教授提出三點思考建議:個性化、整體化、層層遞進的愛國主義教育規劃非常重要;基於嚴格證據、嚴密邏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可忽視;重視如何開展跨學科愛國主義教育,等等,爭取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灣區樣本和經驗模式。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秘書長詹華軍提出,“做實”要有頂層設計,要有發展藍圖;“做深”要進入學校的課程和課堂,要有教材和課時保證;“做活”要注重學生體驗,避免死板和生硬。他建議多組織青少年學生到內地參加義工活動、志願活動,在具體的實踐中加深愛國主義教育體驗。

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陳志峰認爲,愛國主義教育在粵港澳三地各有發展的歷史背景,建議從法律、課程、師資、研學交流、保送制度和社會參與等多方面推進建設。

香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區懿華介紹了學校的具體做法,包括通過傳統節日、傳統經典名著共同領會的隱性課程開展實施;通過文化、歷史和國家發展的顯性課程予以推動。

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副校長袁慧認爲,生活即教育,環境和氛圍的浸潤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要把教育具象化,貼近青少年視角進行課程設計。

廣州市教育局港澳臺辦二級調研員黃冕對活動的開展予以肯定,希望大家要不斷超越。

攜手讓粵港澳三地青年

在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滋養中成長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餘奇在活動總結中表示,粵港澳三地同文同根,人緣相親。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爲加強新時代粵港澳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智慧和活力。期待未來,粵港澳三地中小學不斷攜手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科學設置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充分挖掘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讓粵港澳三地青少年在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滋養中成長。

“粵港澳同一堂課”是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非營利性、公益開放的教研平臺,旨在爲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教師建立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展開對話交流的教研平臺,目的是促進三地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2024年“粵港澳同一堂課”計劃舉辦6場。包括本次共有4場活動將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進行交流研討,其中,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各1場。此外,圍繞三地教師共同關注的教育教學話題,還有“STEM與科學教育”“智慧課堂”2場活動。

來源:廣東教育研究院編輯:廣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