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優勢變生態優勢

近年來,內蒙古全面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如今沙漠瀚海“風光”無限,風能、光能轉化爲源源不斷的電能,輸送到全國各地,點亮了萬家燈火。

最近,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的巴彥淖爾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烏拉特後旗項目區,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安裝光伏支架。“根據地域特性,我們計劃從3月下旬開始在光伏板間種植四翅濱藜,既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又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項目副經理劉明達介紹,烏拉特後旗44萬千瓦光伏項目已經進入全場土建移交電氣安裝階段。

巴彥淖爾市位於黃河“幾字彎”頂端,風光資源富集,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2024年全區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到1.35億千瓦。今年,內蒙古將繼續堅持緊抓快乾新能源,加快推進沙戈荒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力爭新增新能源併網裝機4000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超過1.7億千瓦。

在庫布其沙漠基地鄂爾多斯新能源項目120萬千瓦風電項目(二期暖水6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現場,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荒漠之地即將變身爲“綠電”基地。該項目負責人高勝利介紹,項目計劃於今年年底完成風機吊裝施工任務,實現全容量併網目標。

鄂爾多斯北接庫布其沙漠,南鄰毛烏素沙地,擁有高達5億千瓦以上的風能和太陽能開發潛力。2024年,鄂爾多斯重點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防沙治沙光伏風電一體化項目,打造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毛烏素沙地“一廊多點”標誌性項目,310萬千瓦一體化工程項目全部開工,累計治沙面積達40萬畝。

與此同時,鄂爾多斯市聚焦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搭建特高壓綠電外送通道,爲全國生產輸送優質綠色電力。“目前,全市已建成以鄂爾多斯爲起點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2條,外送能力1600萬千瓦。”鄂爾多斯市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勵平說。

呼和浩特市錨定綠色低碳轉型,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爲抓手,不斷強化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在位於托克托縣的大唐國際呼和浩特鋁電有限責任公司1萬多畝光伏建設用地上,利用鹽鹼地、荒地建成的光伏方陣整齊排列,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項目建設成效顯現。“該項目結合自備電廠靈活性改造,實現光伏發電與燃煤自備電廠完全耦合供電,成功推動‘煤電鋁’向‘綠電鋁’轉型,爲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及穩定生產築牢根基。”大唐國際呼和浩特鋁電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韓國宏說。

一面要發展,一面要保護。內蒙古積極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成效顯著。今年,內蒙古將推動黃河“幾字彎”沿岸防沙鎖林帶全線貫通,實現巴丹吉林、騰格裡沙漠鎖邊林帶“合龍”,完成治沙2000萬畝以上,建設穿沙公路2500公里。繼續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新建新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治沙140萬畝,推動“光伏長城”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 (經濟日報記者 吳 浩 餘 健)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