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賴清德的「修正主義路線」

賴清德15日成爲新任民進黨主席。(本報資料照片)

「務實的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在民進黨敗選50天后的悲情氣氛中,以幾近百分之百的99.65%得票率,獲得4萬1840張黨員票當選新任黨主席,將接替因敗選請辭黨主席的蔡英文,領導黨員數只有23餘萬人的民進黨,鞏固「後蔡時期」風雨飄搖的執政局面,併爲自己爭取參選2024總統大位佔據有利的戰鬥位置。

三大挑戰 考驗賴能否擔重任

曾經是「礦工之子」的賴清德,將民進黨慘敗喻爲「礦坑中的金絲雀」,提醒民進黨員思考金絲雀在礦坑中所扮演危機訊號的示警者,徹底檢討並反省執政黨爲何遭逢挫敗的原因。弔詭的是,請辭黨主席的蔡總統與施政民調跌落谷底的蘇院長,應是賴清德接任黨魁首要革新與檢討的主要對象。

在臺海形勢嚴峻,地緣政治複雜多變之際,賴清德能不能順利帶領民進黨走向黨務革新之路,重振民進黨的形象與支持度,進而代表民進黨參與2024總統大選,賴清德將面臨三個層面的挑戰與考檢:黨內支持、國際信任、對岸反應。每道關卡的挑戰,都將檢測賴清德的決心與勇氣、擔當與能力。

以賴清德當選黨主席的票數,都不及吳怡農補選立委落敗的5萬4千多票的得票數,可見黨意與民意存在的高度落差。賴清德的高得票率,更不能說明他所掌控的黨權與蔡英文依然掌握的政權,得以和諧融合互動,兩者之間究竟是相輔相成或衝突扞格?將取決於蔡英文對最後內閣的佈局與對2024的規畫而定。

賴清德要克服的政治難題,還有國際間對他臺獨立場的關注。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中」原則,沒有倡議臺獨的空間。賴旗幟鮮明的臺獨主張,長年倡議臺獨的獨派形象,對民進黨的政策路線將是全新的負擔。儘管賴謹慎地處理涉美言論,並與日本政界保持密切交往,但未來一年國際間對賴的臺獨論述動向將更形關切。

臺獨論述 恐難化解對岸疑慮

賴清德要爭逐大位,勢必還得修正其「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的論述。近年曾遊走於兩岸的民進黨人士,在以個人身分與中共涉臺官員交流過程,還曾以「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最後應會變成不推動臺獨的工作者」,尋求對岸的理解,但這種「修正主義路線」恐怕很難化解對岸的疑慮,更難有效消弭兩岸的對抗與衝突。

大陸資深涉臺學者周志懷就說,北京已注意到賴清德將「抗中保臺」修正爲「和平保臺」,賴如果想建立有效的兩岸互動模式,當然是有機會的,如凍結《臺獨黨綱》,或承認「九二共識」等,但周志懷說目前看不出賴會有這樣的選擇。北京曾以批賴之名發動軍演,今後恐怕還會藉機強化反獨的武嚇行動。

2006年爲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才入黨的蔡英文,既不是創黨元老,更不曾參與對抗威權的「黨外運動」,但民進黨得以從扁政府貪污腐敗的谷底走出來,二度實現政黨輪替,蔡應居首功。針對蔡對黨的功過是非,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就曾評價,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最大成就,就是沒有讓民進黨變成臺獨基本教義派。

然而,權力使人腐化是不變的鐵律,817萬張選票的支持,並沒有讓蔡英文變得更謙卑,臺灣選民的信任,賦予絕對的權力,民進黨執政的結果竟是絕對的腐化。民進黨「成也蔡英文,敗也蔡英文」,賴清德接任黨主席能否收拾民進黨的殘局,爲他個人與民進黨走出一條務實、靈活、彈性的「修正主義路線」,這是臺灣2023年最受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