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三個中塞鐵桿友誼故事

(原標題:綜述|三個中塞鐵桿友誼故事)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綜述|三個中塞鐵桿友誼故事

中國和塞爾維亞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始終心手相連。在上世紀反法西斯戰爭的浴火歲月和國家建設時期,兩國人民培育了跨越時空的深厚友好感情。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塞始終是真朋友、好夥伴。

互惠互利 百年鋼廠煥發新顏

塞爾維亞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首個自由貿易伙伴。去年,中國是塞爾維亞最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經貿、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方興未艾,助力兩國各自現代化進程。

在中塞友好關係的發展進程中,一段“百年鋼廠新生記”被傳爲佳話,成爲鐵桿友誼的絕佳印證。

成立於1913年的斯梅戴雷沃鋼廠是塞爾維亞唯一國有鋼廠,長期被譽爲“塞爾維亞的驕傲”。但由於市場及轉型等原因,鋼廠一度陷入困境,瀕臨倒閉。直到2016年,鋼廠迎來命運的轉機。中國河鋼集團收購這座已連續虧損七年的鋼廠,成立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河鋼塞鋼)。被河鋼收購僅半年多,斯梅戴雷沃鋼廠就成功扭虧爲盈。如今,這座百年鋼廠煥發新生,已是塞爾維亞三大出口企業之一。

“河鋼塞鋼充滿活力,也改變了我的生活。”2021年進入河鋼塞鋼的廢鋼處理組副組長米洛什·武萊塔規劃着幸福的未來。武萊塔說:“如果說公司是船,那麼,和諧融洽的關係就是船槳。在國際形勢動盪背景下,公司制定的五年、十年規劃給了我們安全感,讓我們知道企業和自己的未來,也讓我們的工作更有計劃性,有了與企業一起成長的感覺。”

互幫互助 雪中送炭情誼珍貴

新冠疫情發生後,中方向塞方援助並優先提供多批醫療防護物資,還派遣專家組赴塞爾維亞。塞方全力支持中方在疫情期間幫助旅外僑民的“春苗行動”,塞爾維亞民間組織自發向中國人民捐助口罩等物資。這種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誼彌足珍貴。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2021年2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當第一波疫情在歐洲肆虐時,中國派遣醫療專家組並幫助塞爾維亞建立最先進的病毒實驗室。

“中國醫療專家組爲我們提供很多幫助,給我們醫護人員帶來信心……我對此非常非常感激。”

當中國專家組攜救援物資第一時間趕到貝爾格萊德,武契奇親往機場迎接,與中國專家組成員一一碰肘,更在五星紅旗上獻上深情一吻。

互學互鑑 熱絡交流民心相親

中塞兩國人民對彼此深懷好感,文化、體育、旅遊等人文交流熱絡。塞爾維亞籃球明星約基奇爲中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鼓勁加油。兩國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爲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印象西湖、鳳尾蝦巢、松鼠鱖魚、東坡筍肉……前不久,由中塞兩國學生合作製成的“西湖宴”亮相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讓塞爾維亞民衆品嚐到杭幫菜的美味。

“中式烹飪爲我打開新的世界,”中塞旅遊學院塞方學生尼古拉說,“老師不僅教授中文,還介紹中國家庭、傳統節日等內容,讓我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如今,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開設中文、傳統樂器、書法、太極等課程,成爲當地民衆瞭解中國和體驗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中文熱”“中國文化熱”近年來在塞爾維亞持續升溫。孔子學院、孔子課堂、魯班工坊在塞爾維亞深受歡迎;雙方多年合作舉辦“歡樂春節”活動,以優秀中華文化展演吸引塞民衆積極參與;互免簽證和互通直航讓兩國人民常來常往更加方便,互訪人數持續增加。

塞爾維亞中文教師約瓦娜·杜邦亞茨說,隨着雙方交流越來越頻繁,兩國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一個個務實友好的故事,詮釋着中國和塞爾維亞“鐵桿朋友”“朋友以義合”“朋友是生命中最好的財富”的內涵。中國和塞爾維亞的鐵桿友誼歷久彌堅,樹立了國家和人民交往的典範。春華秋實,讓我們一起見證和期待中塞友誼之樹茁壯成長,結出更多造福兩國人民的累累碩果。(綜合新華社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