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制 藍白聯手修改

(圖/本報系資料照)

柯文哲在總統大選獲得369萬票後,已創造出三黨分立的政治新局勢。我國的總統選舉制度,未來是否應隨國內政黨型態的改變而修正,其實是有研究價值與檢討空間。

2024大選由賴清德獲勝,但僅以4成得票率當選,可謂是不受6成民意支持的「少數總統」。未來若仍採用現行的一輪投票制,則少數總統恐將成爲常態,既不利總統的政策推動,也不利民主政治的深化發展。具體爲例,1月13日開票後,柯文哲已喊出4年後再贏回來,顯示2028大選絕不會只有藍綠兩黨參選,至少仍是3組人馬的競選態勢,屆時任何候選人要能單獨獲得過半選票,研判仍將極爲困難。

選舉不僅促進政黨競爭,選舉制度更會影響到政黨體制的發展。當前實施總統制的民主國家,總統選出方式主要有2種制度。

第一種爲「一輪投票多數選舉制」以美國爲代表。根據法國政治學者杜華傑的研究,此種選制容易有兩極化趨向,爲構成兩黨制的社會基礎,對第三黨較爲不利,因爲選民投票時大都會考慮投給最有希望的兩大黨候選人。

第二種爲「兩輪投票多數選舉制」,爲多黨政治國家所實施,以法國爲代表。所謂兩輪投票,是指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時須獲得過半數有效票方能當選,若無候選人獲票過半,則由最高票的前兩人進行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取得相對多數就可當選。杜華傑認爲選民在第一輪投票中,不會因投給第三黨而覺得選票浪費,因爲到第二輪投票時,他們所支持的政黨已和其他政黨結合,故此種選制有利於第三黨或小黨生存。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內容僅規定:「總統、副總統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應聯名登記,在選票上同列一組圈選,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爲當選」。換言之,未來立院不必經過複雜與困難的修憲程序,只要藍白合作提案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增列「兩輪投票多數選舉制」的相關內容,即可完成總統選制改革。

總而言之,臺灣不論是政黨發展或國會型態已由傳統兩大黨走向多黨林立、三黨不過半局面。臺灣過去常呈現的「府會同黨」狀態,未來恐不易再出現,而會被「分掌府會」的政治趨勢取代。簡言之,爲避免「少數總統」與「少數國會」造成國家的不穩定與民意嚴重分裂,我國總統選制改爲兩輪投票制,確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作者爲臺灣首府大學前校長、中選會前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