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3人擠3坪 家扶自強兒少:許願長大讓阿嬤過好日子

家扶基金會扶助兒少,六成爲單親家庭,一成爲隔代教養,23位來各縣、逆境中成長的孩子齊聚臺北接受表揚。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今日舉辦「2024全國自強兒少表揚活動」。家扶指出,根據家扶基金會2023年扶助兒少服務數據分析,以家庭照顧類型而言,有64%是單親家庭、11%爲隔代教養,其中以單親母親照顧子女爲扶助家庭最大宗,佔總扶助戶數一半,同時也首次出現受表揚者來自重組家庭,佔家庭照顧類型的1%。

今年表揚的23位自強兒少,有10位來自單親家庭、各3位生長在隔代家庭及重組家庭、7位兒少母親爲新住民,更有3名兒少罹患身心障礙。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指出,面對人口結構與家庭型態的多元發展,家扶的服務也依整體社會需求做適切性的發展與調整。

自小不斷變更照顧者的小築,在父親失聯的那一刻起,她知道以後必須要自立自強。小築跟着阿嬤與弟弟一起從臺中搬到高雄,暫借住在遠房親友提供的一處三坪不到的空間,擠着三人的物品與一張上下舖與躺椅,倚靠着阿嬤做回收維持生計。

懂事的小築,很早就學會如何善用時間,下課回家幫阿嬤整理回收物品、運送至回收場變賣,剩餘的時間再做課題複習。她的課業表現優異,每學期都能夠獲頒獎學金,減輕家中部份的開銷問題。小築的夢想很簡單也很直接,希望可以快點長大,賺錢讓阿嬤過上好生活。

來自臺北的小姍,甫出生檢查聽力時,即被醫院告知聽力檢查未通過,先天性的重度聽力障礙讓小姍自六個月大開始就需要全天配戴助聽器。直至升上國小後,小姍的耳朵毛細胞逐漸退化,聽力的退化讓小姍面臨無法正常上學的困境,爲阻止聽力情況更加惡化,經老師和醫生的建議,小學三年小姍加裝人工電子耳。

由於先天的聽力限制,小姍在學業及人際交往過程,需要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也曾因聽力問題而害怕與人交談互動。小姍表示,因爲需要清晰且大聲的聲音才能明確理解她人語言,她努力練習讀懂聊天對象的脣語,藉由「聽」與「讀」的長期訓練,養成無限的耐心和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