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10副眼鏡】作家高翊峰╳EFFECTOR BOOSTER:粗與重,是重要感受
高翊峰|小說家,出版有長篇《2069》、《泡沫戰爭》、《幻艙》等等。戴眼鏡資歷34年,度數不深,兼老花新手。目前手邊擁有11副眼鏡。 圖/曾敬福攝影
EFFECTOR BOOSTER|EFFECTOR每款眼鏡皆以樂器效果器命名,帶出眼鏡在臉上散發的個性。這副框兼具了粗黑與重感,高翊峰認爲有可感的重量,會意識到眼鏡紮實架於鼻樑,那粗黑鏡框才能生成另一張臉。 圖/EFFECTOR
觀看世界之初,我臉單純,是沒有戴眼鏡的個體。原生家庭,沒有家人因矯正近視而佩戴眼鏡。爲了保護視力,我配了第一副眼鏡。現在回想,「配戴」的企圖,可能大於「矯正」。高中時,配戴眼鏡的心流執念緣由,已不可考,或許是給青澀的自己另一張臉。那時的遊蕩者我,無法理解未來,也不懂頰面額頭的青春痘,究竟何物。從配戴眼鏡起,鼻樑上逐年架設一支支的防衛。在成長這路,眼鏡寵我,允我躲在鏡框鏡片後頭,安心窺探世界。
我的第一副眼鏡,是八〇年代風格的鋁合金框,配戴那幾年,幾乎不認識鏡中自己,彷若另一個他者。常是如此,臉掛一副與自己不相容的眼鏡,鏡中人更常眉頭深鎖,充滿陌異感。戴上第一副膠框之後,其後三十多年都偏愛板料框。迄今,也都持續偏愛着賽璐璐(celluloid)材質。記憶中,因鏡架放置過於靠近牀頭的閱讀燈,燈泡高溫,還曾燒燬一副pls.pls.(注)的眼鏡。那道黑煙僅是幾秒,卻成了光影與嗅覺記憶。心疼之餘,我親證賽璐璐易燃的材料特性。
我曾配戴小竹長兵衛(T-302),以及EFFECTOR這兩日本品牌的眼鏡。除了日系職人手工眼鏡,美國百年品牌MOSCOT,也是喜愛的膠框眼鏡。品牌不是挑選的標準,板料框的溫潤質地纔是。一般板料框多半粗型,重量也同格。配戴時能感覺「粗與重」,之於我,一直是重要的「感受」。EFFECTOR BOOSTER這支框,兼具了粗黑與重感,也因如此,它是使用時間最長、配戴也最頻繁的眼鏡。先有可感的重量,會意識到眼鏡紮實架於鼻樑,那粗黑鏡框才能生成我的另一張臉。
在生活雜誌擔任編輯期間,我確定了板料框與自己的關連——眼鏡是我臉上不可或缺的單品。單品這個詞彙,經常使用於生活雜誌,作爲物件的一種時尚詮釋代詞。年長之後,眼鏡與我的臍帶有些變化。眼鏡不再是單品,而是眼、耳、鼻、口、膚,五官之外的第六官。雖眼鏡不具備視聽嗅味觸的感覺神經,但眼鏡的存在,確實讓大腦感知安心。戴上眼鏡與拿下眼鏡的我自己,不是雙面人,也不是假面的解離症者,比較像似兩個有些微差異的雙胞胎。許多拋擲向外的言語,無須多說,也能體感共鳴。
曾經的某日,兒子對我說,「你臉上還是戴着眼鏡比較好,沒戴眼鏡,怪怪地,不像我爸。」那時,EFFECTOR BOOSTER因鉸鏈損壞,送廠維修,有一兩週我沒帶眼鏡。我能理解,眼鏡或成其他人辨識我的媒介,但確實意外,我的父親身份,仍需要佐以眼鏡,才能是完整的另一位他者。眼鏡有框,是外部世界框架我的尺度,也是我觀看世界的界限。無可否認,兩者有其侷限,但這確是現實中真切與美好的認知偏頗。
從小到大戴上眼鏡,讓高翊峰覺得自己仿若一個他者。 圖/高翊峰提供
(注)pls. pls.創立於2005年,爲日本眼鏡設計公司BAUHAUS旗下設計師作品。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