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10件老物】姚謙╳Tejo Remy設計立櫃:不念舊,收藏藝術的新觀點

姚謙|音樂人、作詞者、作家、藝術收藏家。歷任臺灣EMI、Virgin、Sony唱片公司總經理,30年來於創作與管理兩面行者。近年積極參與專欄、小說、電影等工作。 圖/姚謙提供

Tejo Remy設計立櫃|作品名爲〈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是12年前從一位紐約知名古董傢俱商手中拍得。Tejo Remy對消費主義提出了批評——隨着我的東西來創造自己的天堂,而非以物慾所造就的局面。 圖/姚謙提供

我不念舊,這算是一個期許吧!事實上我只是努力着做一個不依賴熟悉溫暖而生的人,只有不讓自己念舊,才能在生活裡去尋找下一個足夠激勵自己的新思考,那些所有能打開我想法的閱讀、旅行,或者試着學習各種新的事物,都是我明天的計劃。

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選擇,我很樂意嘗試新的,一直是個熱情的消費者。只是偶爾遇到某些事物激發了記憶中曾有過的感受時,面對心底隱流的情緒波動和萬千感想,心中不免擔心回頭太多所生的眷戀,縱容眷戀是一項寵壞自己的行爲!理解就好就不該頻頻回首;因此在我的生活中,許多物件、行爲總是不停地變化,穿的衣服、家裡的傢俱、旅行的目的地,越新、越勇於嘗試,除了我的藝術收藏。

我的藝術收藏裡對應着我的閱讀,而「美術史」是一種引我客觀認識世界的方法,高過於權力掌握者所留下的官方歷史,反應在文學、音樂、美術上往往都比較真誠。我的藝術收藏大都是二十世紀現代的繪畫,反應了我的歷史閱聽所成,那是一段全世界進展中最動盪的時期,天災、人禍、戰爭、遷徙所形成的新世界局面,在這段紛亂、各有說詞定義的時代,藝術作品讓我讀到了更客觀又貼近歷史的一面,所以我的收藏不爲戀舊,更爲了讓自己面向真實。特別是今日,全世界又面臨了相似的動盪與不安時刻,似乎都在一些描述二十世紀初的文學、美術上得到了強烈的對照。

從歷史裡面看到,二戰之後的二十數年,經濟繁榮到一個巔峰時,人們也即將面對泡沫終要消逝之際;就在八〇年代,人逐漸感應到物不盡其用的過度消費之後的內心疲乏,和過度消耗的虛無;因此興起了舊物回收再充分使用的新生活態度。而在九〇年代這段時間,許多年輕傢俱設計師把舊物經過新的定義和組合,再成爲新商品迴歸人們使用,這特別打動當時的我;因爲這不是念舊,而是以一個新的角度面對物質;並非把舊物修整再利用,而是讓我們面對物資的意義。基於這觀點,我的生活中就有了幾件這樣的舊物。

設計師Tejo Remy收集了被重拾的老舊抽屜,給了它們新的外殼,並不拘一格捆綁一起。 圖/姚謙提供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荷蘭設計師Tejo Remy作品〈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這件立櫃有着詩意的名字,材料是他從廢棄二手市場裡蒐集的舊櫃子、舊桌子抽屜。抽屜在傢俱中最大的功能就是收放私人物品,就如同每個人腦中的記憶,而那曾經藏過不同人記憶的抽屜,當家具破舊之後被主人拋棄;再被設計師抽離收集,依其不同尺寸、大小,用楓木作了一個框,讓抽屜繼續執行抽取的能量;最後將二十個不同大小、含楓木框的抽屜堆疊,用麻繩捆成了可站立、沒有固定模式的立櫃。把那些曾經藏着他人記憶的抽屜,從散落躺下漸漸淹沒中,重新站立而拼成一個景象;不但舊物迴歸使用,又給了一個新的解釋面貌,這是我喜歡的當代思維。

責任編輯:胡士恩